柏井苍崖到,悬悬引旆长。
残烟身未断,乱石巧相当。
松秀春鸟叫,山空野草芳。
井陉今又近,先虑马蹄伤。
柏井苍崖到,悬悬引旆长。
残烟身未断,乱石巧相当。
松秀春鸟叫,山空野草芳。
井陉今又近,先虑马蹄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柏井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深沉感受。首句“柏井苍崖到,悬悬引旆长”以“柏井”为起点,点明地点,接着“悬悬引旆长”描绘出旗帜在悬崖峭壁间飘扬的壮观景象,营造出一种雄伟的氛围。
“残烟身未断,乱石巧相当”两句,通过“残烟”与“乱石”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力量。残烟虽断,但似乎仍与周围环境相连,而乱石则巧妙地排列组合,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松秀春鸟叫,山空野草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生机。松树在春风中显得格外秀丽,鸟儿的叫声给寂静的山林带来了活力,而野草在山间绽放,散发出淡淡的芳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山林图景。
最后,“井陉今又近,先虑马蹄伤”表达了诗人对前方路程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对旅途艰辛的预感。井陉,古代的交通要道,此处用以指代前方的路途,既体现了地理特征,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生机,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其对旅途的感慨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千里庐山一片石,元气为根倚天立。
月色霄澄白鹿寒,露华晓霁香炉湿。
左瞰长江右枕湖,近分众皱远模糊。
未容绝顶通人迹,长向晴空展画图。
谁能共我寻瑶草,幽泉怪石穷探讨。
傥遇仙翁跨鹤来,长生秘诀应倾倒。
凡骨支离无奈何,徒劳翘首望嵯峨。
此行傥遂区区志,须借苍崖百丈磨。
先生得意出阳关。在空间,且流连。
乌鲁木齐,河上月儿弯。
又乘长风前进也,真不管,鬓毛斑。
多情好事亦因缘。说高寒,有蝉娟。
争向机中,一孔看天山。
闻道飞行戈壁上,沙漠漠,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