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烟多处是苍梧,卧里何年剖汉符。
凫舄满庭趋属吏,花裙遮道拜蛮奴。
风生官阁摇斑竹,日落江城怨鹧鸪。
帝曰吾今召君矣,莫辞叱驭效驰驱。
瘴烟多处是苍梧,卧里何年剖汉符。
凫舄满庭趋属吏,花裙遮道拜蛮奴。
风生官阁摇斑竹,日落江城怨鹧鸪。
帝曰吾今召君矣,莫辞叱驭效驰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陈太守的官员在苍梧之地的为官生活。首句“瘴烟多处是苍梧”点明了陈太守所任职的环境恶劣,瘴气弥漫,暗示了其工作环境的艰苦。接着,“卧里何年剖汉符”一句,以“剖汉符”比喻陈太守处理政务的果断与智慧,同时也透露出他可能曾面临过复杂的政治局面。
“凫舄满庭趋属吏,花裙遮道拜蛮奴”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陈太守治理下的地方景象。凫舄,即官靴,这里指属吏们整齐的步伐;花裙遮道,形容蛮族百姓对陈太守的尊敬与拥戴,通过服饰的描写,展现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风生官阁摇斑竹,日落江城怨鹧鸪”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斑竹随风摇曳,象征着陈太守虽身处异域,但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日落时分,江城中鹧鸪的哀鸣,则可能是对陈太守辛勤工作的感慨,或是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最后,“帝曰吾今召君矣,莫辞叱驭效驰驱”表达了陈太守即将被召回朝廷的消息,以及他愿意继续为国效力的决心。这句话不仅体现了陈太守的忠诚与奉献精神,也反映了明代官场中对于官员晋升与调任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陈太守在苍梧之地的为官形象,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百姓的关怀,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历史韵味的作品。
平明大雪风怒嘷,屋上卷来亭下高。
更深更密皆能到,所在纷纷如雨毛。
堆床压案扫复聚,取笔欲书冰折毫。
须眉沾白催我老,自颈以下类拥袍。
此时只好闭门坐,右手把酒左持螯。
奈何巑岏据听事,千兵踏藉泥如糟。
强登曹亭要望远,纸伞掣手不可操。
黑阴遮眼铺水墨,寒气刮耳投兵刀。
饥肠及午尚未饭,更搜诗句无乃劳。
幸有使君怜寂寞,亟使兵厨分冻醪。
余虽不饮为一釂,两颊生春红胜桃。
醉眼瞢腾视天地,蜾蠃螟蛉轻二豪。
勿令小暖气便壮,自笑世间皆我曹。
此身何时休,终日镇衮衮。
才登涧之滨,又陟山之阪。
仆驽怯负重,马困忧途远。
道路亦常态,勉旃强餐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