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半瞻兰若,钟声发上方。
只疑查到汉,空说海生桑。
积雪山皴白,经霜叶染黄。
圣踪馀想像,云际辨微茫。
天半瞻兰若,钟声发上方。
只疑查到汉,空说海生桑。
积雪山皴白,经霜叶染黄。
圣踪馀想像,云际辨微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眺海峰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思考。首联“天半瞻兰若,钟声发上方”,以“天半”形容海峰之高耸入云,而“兰若”则指寺庙,暗示此处静谧庄严。钟声自高处传来,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
颔联“只疑查到汉,空说海生桑”,运用了夸张与想象的手法,表达对海峰古老与遥远的遐想。仿佛能追溯至汉代,却只是空谈海中生长桑树的传说,流露出一种对历史与自然奥秘的向往与探索。
颈联“积雪山皴白,经霜叶染黄”,生动描绘了山川的自然之美。积雪覆盖的山峰呈现出一片洁白,经霜后的树叶则被染成了金黄,色彩对比鲜明,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观。
尾联“圣踪馀想像,云际辨微茫”,表达了诗人对圣人遗迹的追思与想象,以及在云雾缭绕的高处辨识出的隐约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精神追求与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雪后淡湖光,疏梅照寒泚。
我曾屏车骑,意行孤山趾。
蒙茸三两枝,如遇隐君子。
结茅恨无缘,魂梦随烟水。
今获披画图,清景惊宛是。
想见含豪时,春光入杖履。
人花格并高,湖山郁风轨。
先生今太邱,遗爱纪惇史。
季方人中龙,世以二难拟。
颇闻岁寒期,嗜梅聚百纸。
花光与补之,野鹜等閒耳。
清芬在尺素,会应叹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