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紫云山探碑图三首·其二》
《题紫云山探碑图三首·其二》全文
清 / 缪荃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曾闻唐拓归唐氏,依旧钩摹付小松。

何意石华联袂出,文光长护紫云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幅描绘紫云山探碑图的艺术作品的欣赏与感慨。诗人缪荃孙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曾闻唐拓归唐氏”,借古喻今,暗指艺术作品的传承与回归,如同古代的拓片艺术,历经岁月流转,最终回到其所属的家族或收藏者手中。这里不仅赞美了艺术品的珍贵与价值,也隐含着对艺术传承与保护的重视。

次句“依旧钩摹付小松”,描述了艺术作品被精心复制并交付给小松的过程。这里的“钩摹”是指细致地临摹,强调了复制过程中的用心与技艺。通过“小松”这一形象,可能寓意着将这份艺术珍品妥善保存和传承下去的人,他们如同守护者一般,细心照料着这份文化遗产。

接下来,“何意石华联袂出”,转而描写自然界的景象,暗示艺术与自然的融合。这里的“石华”可能指的是石头上的苔藓或自然痕迹,与“联袂出”相结合,仿佛是大自然与艺术作品在某种神秘力量的引导下,共同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这种自然与艺术的交融,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赋予了它更加深远的意义。

最后,“文光长护紫云峰”,以“文光”象征艺术之光,强调艺术的力量能够长久地守护着紫云峰,即艺术与自然景观之间的永恒联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以及对艺术作品持久魅力的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艺术作品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艺术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深刻关联,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与隐喻,使得作品不仅仅是对某幅画作的评价,更是一种对艺术精神与文化价值的深度探讨。

作者介绍

缪荃孙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晓发施秉·其一

邻鸡呼客起,屋角月尚好。

惊鹊翻风林,寒蛩泣露草。

于役有程期,戒途不辞早。

出郭转清旷,云山澹秋晓。

(0)

仁儿读书鄂湖僧舍

招提萧瑟意何如,遥念挑镫夜读书。

面壁长年应倍悟,达摩功胜渡江初。

(0)

岳阳楼闻笛次林迪园韵·其一

呜咽巴陵月,秋心到女萝。

响飞云梦渚,吹起洞庭波。

哀怨生兰杜,幽香冷芰荷。

英皇庙前竹,清泪较谁多。

(0)

读西庵集和忆白雪山房

住山不知好,出山复思山。

乃知山中人,心事仍未间。

别时旧猿鹤,驯扰庭户间。

青苔没白石,应笑人未还。

誓将脱羁绊,复掩长松关。

故我殊依然,勿惊尘俗颜。

(0)

锦石峰寺小憩忆仆年二十六七时此间游处经岁不胜今昔之感也

古寺雨余苔满扉,老藤垂阴周四围。

溪风吹酒坐来晚,山鸟狎人鸣不飞。

旧社僧徒已无在,当时居邻今亦非。

眼中故物定谁是,羡汝锦纹双石矶。

(0)

种榕

岭海多大榕,大者逾十亩。

下疑云雷屯,上有日月古。

菩提得根柯,社栎资液乳。

不祥与其寿,有畏莫予侮。

鬼庭黑张幔,丛祠冷燃炬。

神鸦暮查查,望云叫风雨。

风雨夜窈冥,以膏此乡土。

往往原上屋,中夕咤田父。

浩然山海灵,集以烟雾语。

晓来邈无迹,但见青膴膴。

南俗好奇怪,曰是神洞府。

沈沈幂烟霭,吰吰隐钟鼓。

今年于庙瓦,西指斮一股。

村人目瞠瞠,怖畏舌为吐。

明晨猿猴杙,倒插我溪浒。

十日雨霖霢,小甲初破黍。

十年水深黑,大庇若县寓。

春村二三月,流花澹容与。

垂阴赋樛木,拾翠有游女。

清夏宜老夫,肺病枕风渚。

调调听竽籁,泼泼得鲂鱮。

无由附魑魅,足以障炎暑。

忽忆壅肿友,香山老主簿。

嗜石昔米黻,爱竹今郑簠。

主簿之衙斋,榕根作门户。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