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章陵下,潜公住几年。
安心生软草,灌顶引春泉。
寂寂传灯地,寥寥禁火天。
世间多暗室,白日为谁悬。
古寺章陵下,潜公住几年。
安心生软草,灌顶引春泉。
寂寂传灯地,寥寥禁火天。
世间多暗室,白日为谁悬。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古寺章陵下,潜公住几年”便设定了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背景,暗示诗人或是某位高僧在一座古老的寺庙中长久居住。
接着,“安心生软草,灌顶引春泉”两句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这里“安心”指的是心境的平静,而“软草”则是这种平静状态下的自然产物,显示出一种生命力的柔和生长;“灌顶引春泉”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彷彿在说春天的水流轻拂过头顶,给人以清凉和洗涤之感。
下两句“寂寂传灯地,寥寥禁火天”继续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这里“寂寂”指的是环境的安静,“传灯”则可能是指寺庙中传递知识或修行的象征;而“寥寥”同样表达了一种稀少与冷清,"禁火天"则是在说那些不许生火的日子,或许是春季里不需取暖的日子,也可能隐喻着一种精神上的自制。
最后两句“世间多暗室,白日为谁悬”则是诗人对比现实世界与自己的选择所做的感慨。“世间多暗室”意味着外界充满了黑暗和迷茫,而“白日为谁悬”则是在质问,这明亮的阳光究竟是为了何人而悬挂。这里诗人的自我选择与对比显得格外突出,彷彿在说自己已经超脱了世间的喧嚣和黑暗,而那白日的存在也许只是为了像他这样清醒而淡泊的人。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比现实世界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混同江上黑龙起,雄据中原慕文治。
欲令顽矿变精金,文物直追周汉美。
明昌天子世宗孙,善书善画兼善文。
挥毫拂素貌骐骥,神妙不数曹将军。
龙鬐凤臆真无比,汗血犹沾渥洼水。
汧阳云锦非不多,如此权奇能有几。
忆昔武元起海东,从骑躞蹀皆游龙。
西驰木叶风沙静,南蹴大梁榛棘空。
梁王已死陈王戮,饮马泉荒无苜宿。
天闲十二俱下材,薄蹄秃尾空多肉。
此图想是建国初,明昌以后此马无。
北荒铁骑忽驰骤,山后山前草木枯。
汉代飞狐道,今朝倒马关。
危峰临晋甸,秀色接燕山。
倦翮飞难度,羸骖去复还。
秋高笳吹急,月冷柝声閒。
路控八盘阨,溪流九折弯。
鸡鸣红树里,人住白云间。
牙帐冲烟湿,金戈过雨斑。
戍兵劳校阅,仄径压跻攀。
烽火通荒徼,尘埃变壮颜。
何当归报命,玉陛簉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