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骊山老姥磨铁杵欲作绣针图》
《骊山老姥磨铁杵欲作绣针图》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欲化龟蛇生圣胎,骊山微意孰能猜。

纯钢一块都磨尽,不信纤毫眼不开。

(0)
鉴赏

这首诗《骊山老姥磨铁杵欲作绣针图》是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老妇人在骊山磨铁杵以期制成绣针的故事,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首句“欲化龟蛇生圣胎”,以“龟蛇”象征变化与转化,表达出老妇人内心渴望通过努力改变现状,孕育出非凡成果的决心。接着,“骊山微意孰能猜”一句,将故事背景置于骊山,暗示着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意或秘密,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思考。

“纯钢一块都磨尽,不信纤毫眼不开”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妇人磨铁杵的决心和毅力。她将一块纯钢磨至极致,即使面对最小的障碍也不轻言放弃,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不仅是对技艺的追求,更是一种对信念的坚守,寓意着只要坚持不懈,终会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整首诗通过老妇人磨铁杵的故事,寓言般地传达了在逆境中坚持自我、不断努力终将有所收获的道理。诗中蕴含的哲理与精神力量,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与思考。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江上寄元六林宗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

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

沧波眇川汜,白日隐天末。

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

夜分河汉转,起视溟涨阔。

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

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

兰交空怀思,琼树讵解渴。

勖哉沧洲心,岁晚庶不夺。

幽赏颇自得,兴远与谁豁。

(0)

送二季之江东

初发强中作,题诗与惠连。

多惭一日长,不及二龙贤。

西塞当中路,南风欲进船。

云峰出远海,帆影挂清川。

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

此行俱有适,迟尔早归旋。

(0)

赠王司马

白笏朱衫年少时,久登班列会朝仪。

贮财不省关身用,行义唯愁被众知。

藏得宝刀求主带,调成骏马乞人骑。

未曾相识多闻说,遥望长如白玉枝。

(0)

董双成一妙,历历韵风篁。

清露鹤声远,碧云仙吹长。

气侵银项湿,膏胤漆瓢香。

曲罢不知处,巫山空夕阳。

(0)

宴边将

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

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

(0)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槩。

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

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

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