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闻长笛,能吹出塞声。
衰杨秋折尽,孤客若为情。
江上闻长笛,能吹出塞声。
衰杨秋折尽,孤客若为情。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长笛声中蕴含的复杂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融。首句“江上闻长笛,能吹出塞声”,开篇即以“江上”与“长笛”营造出一种悠远而辽阔的背景,笛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将人们带入了边塞的意境之中。这里的“出塞声”不仅指出了笛声的旋律特点,也暗含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向往或对离别、征战的感慨。
接着,“衰杨秋折尽,孤客若为情”两句,诗人通过描写江边的衰杨在秋风中折断,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力在秋天的摧残下逐渐消逝,同时也借以抒发自己作为“孤客”的孤独与哀愁。这里的“孤客”不仅仅是对个人处境的描述,也可能包含了更广泛的意义,如对流离失所、远离家乡之人的同情,或是对国家动荡、人民离散的隐忧。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脆弱、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远方、对家国的深切思念。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景物与情感相互映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西风易水长城道,老泞查牙马频倒。
岸浅桥横路欲平,重向荒寒问遗老。
易水南边是白沟,北人为界海东头。
石郎作帝从珂败,便割燕云十六州。
世宗恰得关南死,点检陈桥作天子。
汉儿不复见中原,当日祸基元在此。
沟上残城有遗堞,岁岁辽人来把截。
酒酣踏背上马行,弯弧更射沟南月。
孙男北渡不敢看,道君一向何曾还。
谁知二百年冤孽,移在江淮蜀汉间。
岁久河乾骨仍满,流祸无穷都不管。
晋家日月岂能长,当时历数从头短。
日暮途穷更著鞭,百年遗恨入荒烟。
九原重怨桑维翰,五季那知鲁仲连。
只向河东作留守,奉诏移官亦何疚。
称臣呼父古所无,万古诸华有遗臭。
《白沟行》【元·郝经】西风易水长城道,老泞查牙马频倒。岸浅桥横路欲平,重向荒寒问遗老。易水南边是白沟,北人为界海东头。石郎作帝从珂败,便割燕云十六州。世宗恰得关南死,点检陈桥作天子。汉儿不复见中原,当日祸基元在此。沟上残城有遗堞,岁岁辽人来把截。酒酣踏背上马行,弯弧更射沟南月。孙男北渡不敢看,道君一向何曾还。谁知二百年冤孽,移在江淮蜀汉间。岁久河乾骨仍满,流祸无穷都不管。晋家日月岂能长,当时历数从头短。日暮途穷更著鞭,百年遗恨入荒烟。九原重怨桑维翰,五季那知鲁仲连。只向河东作留守,奉诏移官亦何疚。称臣呼父古所无,万古诸华有遗臭。
https://shici.929r.com/shici/xFGqn9p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