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嫠居久,儒家守志贫。
白头躬祭祀,老眼喜缝纫。
哭妇无遗恨,怜孙不忍嗔。
一朝违孝养,力疾叫苍旻。
早岁嫠居久,儒家守志贫。
白头躬祭祀,老眼喜缝纫。
哭妇无遗恨,怜孙不忍嗔。
一朝违孝养,力疾叫苍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妇人生境遇,她一生守着儒家之道,虽然生活贫困,但仍旧坚持自己的信念。诗中通过“白头躬祭祀”这一句,展示了她即便到了白发苍苔之年,也依然恭敬地进行家庭的祭祀活动,表达了一种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维系。
“老眼喜缝纫”则描写了她在晚年仍旧保持着勤劳的品格,即便是简单的针线活,也能带给她乐趣。这里也许反映出一种平淡生活中的满足与幸福。
“哭妇无遗恨,怜孙不忍嗔”两句展现了老妇对逝去亲人的哀痛以及对晚辈的慈爱。在她的眼中,即便是犯错的小孙儿,也被她视作可怜而不能生气。
最后,“一朝违孝养,力疾叫苍旻”则表达了老妇在临终前,对子女未能尽到孝顺之心的遗憾,以及她即使病重也想要见到远方孩子的心情。这里“苍旻”是古代称呼远方亲人的词汇,体现出对亲人深切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老妇一生的回顾,展现了她的坚韧不拔、勤劳朴素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是对她生命历程的一种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