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秋十二首·其五》
《感秋十二首·其五》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蕉生北牖下,因霜渐黄萎。

竹惟不畏寒,竹花陨差差。

无情有荣悴,有情能弗悲。

相辞风雨霰,相娱竽瑟篪。

良朋共晨夕,常苦隔山涯。

谁能不惜别,皓首惋离居。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秋十二首(其五)》,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比不同植物在季节变换中的表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蕉生北牖下,因霜渐黄萎。竹惟不畏寒,竹花陨差差。”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北窗下的芭蕉叶因霜而逐渐枯黄凋零,而竹子却在严寒中依然挺立,竹花随风飘落。这里通过芭蕉与竹子的不同反应,隐喻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衰败与坚韧。

接下来的“无情有荣悴,有情能弗悲。”一句,诗人将自然界的荣枯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指出虽然自然界的生命有其自然规律,但人对于亲历的变迁往往难以释怀,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相辞风雨霰,相娱竽瑟篪。”描述了人们在风雨交加的天气中相互慰藉,用音乐来寄托情感,反映了在困难时刻人们寻求心灵慰藉的普遍心理。

“良朋共晨夕,常苦隔山涯。”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即使日夜相伴,也常常因为地理或时间的阻隔而感到痛苦。

最后,“谁能不惜别,皓首惋离居。”点明了对离别的不舍,即使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也无法摆脱对相聚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人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情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自然规律和人生离合时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恭进度宗皇帝挽词·其一

四闰临朝浅,群生被泽深。

俭勤成禹圣,仁孝本虞心。

汉殿觞称玉,轩湖鼎铸金。

龙髯攀不得,清血但盈襟。

(0)

正月四日

皇厌纷拿五季馀,万兵朝遣暮还都。

虎头预卜清明旦,鳌足重开混一区。

天下归仁吾有道,日中为市尔无虞。

孤臣白首怀佳节,奠桂焚兰泪与俱。

(0)

赠相士二首·其二

处仲恰如王眼目,了翁旧识蔡精神。

尽教识尽公卿相,不愿公卿属个人。

(0)

感皇恩.自寿

深约海棠开,一庭儿女。共插满头笑相语。

入春准备了,到今朝团聚。近来都不怕,风和雨。

一个一杯,君山绿醑。何必贪多似彭祖。

但须看遍,子生孙孙生子。便年年拼一醉,花前舞。

(0)

贺新郎

客里伤春浅。问今年梅蕊,因甚化工不管。

陌上芳尘行处满。可计天涯近远。

见说道、迷楼左畔。一似江南先得暖。

向何郎、庭下都寻遍。辜负了,看花眼。

古来好物难为伴。只琼花一种,传来仙苑。

独许扬州作珍产。便胜了、千千万万。

又却待、东风吹绽。自昔闻名今见面。

数归期、屈指家山晚。归去说,也稀罕。

(0)

送齐六归石城

春衫快马君来时,寒江稳泛君今归。

人生聚散定何许,怅望十年三别离。

忆昔见君石城下,杂佩瑶瑜间兰麝。

三年一鸣惊倒人,欲和薰风奏韶夏。

翰林主人子墨卿,文章意气飘朝云。

君归但扫三千牍,后会却揖贤书登。

离离漠漠霜芜没,江上阴风搅寒日。

不用长吟河畔草,与君且尽杯中物。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