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秋声恼井桐,梦回得句寄西风。
诗成却问题诗处,正在东山东复东。
一夜秋声恼井桐,梦回得句寄西风。
诗成却问题诗处,正在东山东复东。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宋代创作的,名为《寄题刘元明环翠阁二首(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友思念之情的七言绝句。
"一夜秋声恼井桐" 这一句通过“秋声”与“恼井桐”的结合,营造出一个深秋的夜晚景象。这里,“恼”字用得十分传神,它不仅形容了秋风吹过树梢时发出的声音,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烦躁和不安。
"梦回得句寄西风"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梦中得到了灵感,创作出一句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这里的“西风”象征着远方或是自由,因此诗人通过这句诗将自己的思念随风传递给远处的人。
"诗成却问诗处" 这里的“诗成”意味着诗人已经完成了一首诗作,而“却问诗处”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自己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存在质疑。这种自我审视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对艺术追求的严格要求。
"正在东山东复东" 最后一句则描绘了一种动态的画面,诗人似乎在东山上反复行走,或许是在思索,或许是在寻找灵感。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世界的徘徊,在文学创作和生活经验之间寻求平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流动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同时,诗中的每一个字都透露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