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隐堂为萧寺题》
《子隐堂为萧寺题》全文
宋 / 陈舜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东城萧寺荒烟内,底事旌旗与客来。

六代豪华归茂草,少年风节有高台。

门前好鸟鸣佳木,径里閒僧扫绿苔。

强为登临一怀古,懦夫芜句两非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ǐntángwèixiāo
sòng / chénshùn

dōngchéngxiāohuāngyānnèishìjīnglái

liùdàiháohuáguīmàocǎoshǎoniánfēngjiéyǒugāotái

ménqiánhǎoniǎomíngjiājìngxiánsēngsǎo绿tái

qiángwèidēnglín怀huáinuòfēicái

注释
萧寺:破败的寺庙。
底事:为何,何故。
茂草:形容荒废,野草丛生。
懦夫:谦称自己,指诗人自谓。
翻译
东城破败的寺庙隐藏在荒烟之中,为何会有旗帜和客人到来呢?
昔日的豪奢六朝已化作茂盛的野草,年轻时的高尚节操只剩下高高的台基。
门前的鸟儿在美好的树木上欢快鸣叫,小径上的闲散僧人正在清扫青苔。
我勉强前来凭吊古迹,但作为一个软弱的人,我的诗句既无深度又缺乏才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静谧的东城萧寺景象。首句"东城萧寺荒烟内",以"荒烟"渲染出寺庙的衰败和历史的沧桑感。次句"底事旌旗与客来"则提出了疑问,为何在这样的废墟中,还有旌旗飘扬,客人造访,暗示着历史的偶然与变迁。

第三句"六代豪华归茂草",通过"六代豪华"的历史典故,暗指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如今只剩下茂盛的野草见证。第四句"少年风节有高台"则转而赞扬那些坚守节操的少年,他们的精神在高台上依然熠熠生辉。

接下来两句"门前好鸟鸣佳木,径里闲僧扫绿苔"描绘了萧寺内外的宁静生活,好鸟鸣叫,佳木葱郁,僧人悠闲地清扫着绿苔,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幽氛围。

最后两句"强为登临一怀古,懦夫芜句两非才"表达了诗人勉力登临,试图从历史中汲取感悟,但自谦为无才之人,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描绘这番情景,流露出一种谦逊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萧寺为背景,寓言历史兴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身的谦逊和对文学的敬畏。

作者介绍

陈舜俞
朝代:宋

(?—1072)宋湖州乌程人,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嘉祐四年复举制科第一。官著作佐郎。神宗熙宁三年,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反对“青苗法”,疏谓其法乃“别为一赋以敝海内,非王道之举”,责监南康军盐酒税。有《都官集》等。
猜你喜欢

菩萨蛮·其四

画屏重叠巫阳翠,楚神尚有行云意。

朝暮几般心,向他情谩深。

风流今古隔,虚作瞿塘客。

山月照山花,梦回灯影斜。

(0)

贼退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徵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0)

山上树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0)

后庭宴

千里故乡,十年华屋,乱魂飞过屏山簇。

眼重眉褪不胜春,菱花知我销香玉。

双双燕子归来,应解笑人幽独。

断歌零舞,遗恨清江曲。万树绿低迷,一庭红■簌。

(0)

代白纻舞歌词四首·其一

吴刀楚制为佩袆。纤罗雾縠垂羽衣。

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飒沓纨袖飞。

凄风夏起素云回。车怠马烦客忘归。

兰膏明烛承夜晖。

(0)

大风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