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萧寺荒烟内,底事旌旗与客来。
六代豪华归茂草,少年风节有高台。
门前好鸟鸣佳木,径里閒僧扫绿苔。
强为登临一怀古,懦夫芜句两非才。
东城萧寺荒烟内,底事旌旗与客来。
六代豪华归茂草,少年风节有高台。
门前好鸟鸣佳木,径里閒僧扫绿苔。
强为登临一怀古,懦夫芜句两非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静谧的东城萧寺景象。首句"东城萧寺荒烟内",以"荒烟"渲染出寺庙的衰败和历史的沧桑感。次句"底事旌旗与客来"则提出了疑问,为何在这样的废墟中,还有旌旗飘扬,客人造访,暗示着历史的偶然与变迁。
第三句"六代豪华归茂草",通过"六代豪华"的历史典故,暗指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如今只剩下茂盛的野草见证。第四句"少年风节有高台"则转而赞扬那些坚守节操的少年,他们的精神在高台上依然熠熠生辉。
接下来两句"门前好鸟鸣佳木,径里闲僧扫绿苔"描绘了萧寺内外的宁静生活,好鸟鸣叫,佳木葱郁,僧人悠闲地清扫着绿苔,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幽氛围。
最后两句"强为登临一怀古,懦夫芜句两非才"表达了诗人勉力登临,试图从历史中汲取感悟,但自谦为无才之人,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描绘这番情景,流露出一种谦逊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萧寺为背景,寓言历史兴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身的谦逊和对文学的敬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徵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