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如面染胭脂,秋水含情不语时。
一种风流谁写出,对人似欲诉相思。
桃花如面染胭脂,秋水含情不语时。
一种风流谁写出,对人似欲诉相思。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画中佳人的形象,通过桃花与美人之比,以及秋水含情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含蓄而深情的氛围。
首句“桃花如面染胭脂”,将桃花比作美人之面,胭脂则象征着女性的娇艳与柔美。桃花的鲜艳与美人的红润相互映衬,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喻了画中人物的生动与魅力。
次句“秋水含情不语时”,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情感层次。秋水在这里不仅指自然界中的水流,更象征着美人眼中的深情与温柔。不语时,意味着她的情感是内敛的,但通过眼神和气质,依然能够传递出深深的情意。
第三句“一种风流谁写出”,是对画中美人风韵的赞叹。这里的“风流”不仅指美的形态,更包含了艺术创作的独到之处。诗人感叹于这种难以言表的美感是如何被捕捉并呈现出来的,表达了对艺术家高超技艺的敬佩。
最后一句“对人似欲诉相思”,将整个画面的情感推向高潮。美人仿佛在向观者诉说心中的相思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虽然含蓄,却让人心动不已。它不仅揭示了画中人物的情感状态,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爱情、思念等主题的共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画中美人形象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巧妙铺陈,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情感深度的艺术世界。它不仅赞美了画作的精湛技艺,也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展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魅力。
春泥滑滑雨潇潇,田父力作收坠樵。
归来不敢道姑恶,我自忘却婆饼焦。
去年冬旱无麦熟,阿婆饼焦难再得。
门前忽报谷公来,灶冷樽空难接客。
阿兄提壶沽浊醪,阿弟布谷披短蓑。
不时脱却布裤渡溪水,只愁行不得也哥哥。
雨趣轻寒,风作秋声,燕归雁来。
动天涯羁思,登山临水,惊心节物,极目烟埃。
客里逢君,才同一笑,何遽言归如此哉。
别离久,算不应兴尽,却棹船回。主人下榻高斋。
更点检笙歌频宴开。
便留连不到,迎春见柳,也须小驻,度腊观梅。
花上盈盈,闺中脉脉,应念胡麻正好栽。
从教去,正危阑望断,小倚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