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其二》
《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其二》全文
唐 / 刘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风送秋荷满鼻香,竹声敲玉近虚廊。

梦回故国情方黯,月过疏帘夜正凉。

菱镜也知移艳态,锦书其奈隔年光。

鸾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肠。

(0)
注释
风:秋风。
送:送来。
秋荷:秋天的荷花。
满:充满。
鼻香:鼻子可以闻到的香气。
竹声:竹子发出的声音。
敲玉:像敲击美玉般清脆。
近:接近。
虚廊:空旷的走廊。
梦回:在梦中返回。
故国情:故乡的情感。
黯:阴郁。
月过:月光穿过。
疏帘:稀疏的窗帘。
夜正凉:夜晚特别清凉。
菱镜:古代镜子,形状如菱。
移艳态:变换美丽的姿态。
锦书:华丽的书信。
隔年光:隔了一年的时光。
鸾胶:古代用于修补东西的珍贵胶水,象征爱情。
难寻觅:难以找到。
断尽:全部断掉。
相思:深深的思念。
寸寸肠:形容心肠寸断。
翻译
秋风送来荷花的清香,竹叶轻敲似玉的声音在空荡走廊回响。
梦境中回到故乡,心情却格外阴郁,月光穿过稀疏窗帘,夜晚显得格外清凉。
菱花镜子似乎也懂得变换美丽的姿态,但寄来的信件却无法传递跨越一年的时光。
到处都难以找到珍贵的鸾胶,这无尽的相思之情让心肠寸寸断裂。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诗人刘兼的作品,名为《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其二)》。诗中的意境丰富,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风送秋荷满鼻香”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景,秋风轻拂,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这种香气不仅触动了嗅觉,也唤醒了诗人内心的感受。紧接着的“竹声敲玉近虚廊”则通过竹叶在月光下的沙沙声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第三句“梦回故国情方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即便是在梦中也无法摆脱这份哀愁。接下来的“月过疏帘夜正凉”则描写了一幅静谧的夜景,月光透过窗棂,映照出室内外的清冷。

以下两句“菱镜也知移艳态,锦书其奈隔年光”中,“菱镜”指的是菱花形状的古代镜子,这里借用来比喻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锦书”则是指装饰华丽的信件,但即便如此华美的文字,也无法跨越年华的隔阂。

最后两句“鸾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肠”中,“鸾胶”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鸟类,它们用自己的羽毛制成的胶非常坚固,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深。这种思念如同断了又连,牵动着内心的每一寸肌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将诗人的乡愁与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抒怀之作。

作者介绍

刘兼
朝代:唐

刘兼,[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即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字不详,长安人,官荣州刺史。兼著有诗一卷,(《全唐诗》)传于世。
猜你喜欢

哭李惟寅太保十二首·其八

十万貔貅静不哗,青门归熟故侯瓜。

城头一夜飞霜急,落尽桓伊笛里花。

(0)

采菱曲十二章·其六

绣帽罗衫恰称身,绿丝布裤最撩人。

愁中开府看如扫,梦里司空认未真。

(0)

夜读献吉仲默廷实昌谷于鳞诗漫兴五首·其五

七字高华一代知,若为诸体遍称奇。

犹龙莫讶宣尼赞,自是难忘问礼时。

(0)

春日送高生楚游

云涨平湖绿满堤,片帆朝挂武陵西。

春山尽日无人见,万壑飞花杜宇啼。

(0)

又戏作寄汪六

漫诧莲花似六郎,须髯如戟太昂藏。

若为骑鹤扬州去,十万朱提照画堂。

(0)

再送吴师入洛四绝句·其二

珠履三千各赋才,向来门客尽邹枚。

高牙大纛鸣鞭去,白日遥登古吹台。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