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年年自惹尘,林园僻处好抽身。
蒙茸俗草难惊眼,雅淡名花不媚人。
寡欲或为留寿客,能閒应属葛天民。
多情已受情缘累,且恐种多又种因。
惭愧年年自惹尘,林园僻处好抽身。
蒙茸俗草难惊眼,雅淡名花不媚人。
寡欲或为留寿客,能閒应属葛天民。
多情已受情缘累,且恐种多又种因。
这首诗《消夏(其二)》由清代诗人多隆阿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联“惭愧年年自惹尘,林园僻处好抽身。”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尘嚣的无奈与逃避之心。诗人自认无法摆脱年复一年的尘世烦恼,因此渴望在远离尘嚣的林园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颔联“蒙茸俗草难惊眼,雅淡名花不媚人。”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欣赏。他赞美那些虽不起眼却充满生机的野草,以及那些高洁而不媚俗的名花,这些自然界的美好事物,让诗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远离世俗的纷扰。
颈联“寡欲或为留寿客,能閒应属葛天民。”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长寿的渴望。他认为,减少欲望可以带来内心的平和与健康,而能够闲适自在地生活,就如同古代隐士葛天民一般,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尾联“多情已受情缘累,且恐种多又种因。”则揭示了诗人对于情感的复杂态度。他承认自己多情,但同时也担心情感的牵绊会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这反映了诗人对情感与自由之间微妙平衡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情感与自由关系的探讨,展现了其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