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惜苔钱妨换砌,因怜山色旋开尊。
高阁烟霞禅客睡,满城尘土世人忙。
五龙金角向星斗,三洞玉音愁鬼神。
蒲草薄裁连蒂白,胭脂浓染半葩红。
为惜苔钱妨换砌,因怜山色旋开尊。
高阁烟霞禅客睡,满城尘土世人忙。
五龙金角向星斗,三洞玉音愁鬼神。
蒲草薄裁连蒂白,胭脂浓染半葩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图。开篇两句“为惜苔钱妨换砌,因怜山色旋开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珍视之情,以及对美好风光的欣赏与呈现。在这里,“苔钱”指的是青苔覆盖的石头,而“山色”则是山峦的颜色,诗人因其美丽而不忍心改变它们,反而因这些自然景观的吸引而去开辟新的风景。
接下来的两句“高阁烟霞禅客睡,满城尘土世人忙”则描绘了一种对比鲜明的场景。在高耸的楼阁中,烟霭缥缈之中,有僧侣沉浸于禅定之中,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城市之中充满了尘土和世人匆忙的足迹。这不仅是空间上的对比,也反映出心灵状态上的差异。
“五龙金角向星斗,三洞玉音愁鬼神”这两句则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五龙金角指的是传说中的龙角,向着星辰,这是对高远志向和超凡脱俗境界的一种描绘。而“三洞玉音”可能是指道教中的人物或事物,其愁思之情则是因为鬼神之间的故事所引发。
最后两句“蒲草薄裁连蒂白,胭脂浓染半葩红”则是对自然景色的一种细腻描写。蒲草被精心修剪,与花朵相连呈现出纯白色的美丽,而胭脂染色则在花瓣上留下了深红的痕迹。这两句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强调了自然之美的多姿多彩。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旧雨新雨不后期,丰年当复歌周诗。
手调玉烛属廊庙,归功假手敢固辞。
妇子赴工听晓鼓,山歌和应挥汗雨。
麦黄蚕老十分熟,坐衙日日闻此语。
偕君薄宦群山中,与我忧喜大抵同。
畏垒谬诧庚桑楚,醉乡盍访王无功。
向来小旱烦忧恤,喜雨新来慰衰疾。
焉得妙思作强对,如埙如篪吕应律。
行藏老矣不问天,一饱肯受儿辈怜。
炉熏频炷窗频托,公馀还我文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