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论篇篇近正声,秦中吟抵杜君卿。
昌黎实录真颠倒,独为元臣赋永贞。
讽论篇篇近正声,秦中吟抵杜君卿。
昌黎实录真颠倒,独为元臣赋永贞。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希圣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香山居士)的诗歌创作进行的评价。诗中提到“讽论篇篇近正声”,赞扬了白居易诗歌内容贴近正直之音,具有深刻的讽刺和论说意味。接着,“秦中吟抵杜君卿”一句,将白居易的《秦中吟》与杜甫的作品相提并论,暗示白居易的诗歌同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价值。
“昌黎实录真颠倒,独为元臣赋永贞”则进一步分析了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和主题。这里“昌黎”可能是指韩愈,而“实录”与“颠倒”形成对比,表明白居易在记录历史事实时,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展现出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叙述方式。最后,“独为元臣赋永贞”强调了白居易作为朝廷大臣,在诗歌中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情感,更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体现了他作为朝廷重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引用的方式,高度评价了白居易诗歌的深刻内涵和社会责任感,认为他的作品不仅艺术上达到了高水准,更在思想性和时代性上有着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