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物幽潜地,沧沧水接空。
不缘尝应祷,谁识有殊功。
神物幽潜地,沧沧水接空。
不缘尝应祷,谁识有殊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通过对神秘物象和水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神物幽潜地”一句,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深藏不露的意境。这里的“神物”指的是自然界中那些不可触摸、难以捉摸的奥秘事物,它们仿佛蕴含着某种力量或智慧,潜伏于大地之下,引发人们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层思考。
接下来,“沧沧水接空”一句,则通过描述流水的声音和景象,传递出一种连绵不断、无始无终的意境。这里的“沧沧”形容水声,是一种柔和而又不息的状态,而“水接空”则展现了水与天空之间的辽阔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前述意境。
第三句“不缘尝应祷”,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神秘力量或宇宙规律的敬畏之情。这里的“不缘”意味着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尝应祷”则是一种祈求或者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超越人类理解的事物保持一种恭敬和探询的态度。
最后一句“谁识有殊功”,则是在问整个宇宙或自然界中,有哪些伟大而又不为人知的成就存在。这里的“殊功”指的是特殊的功绩或贡献,诗人通过这个问题,表达了对自然界深层次美好与奥秘的赞叹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自然以及人类自身位置的深刻思考。
自从娇騃一相依,共见杨花七度飞。
玳瑁床空收枕席,琵琶弦断倚屏帏。
人间有梦何曾入,泉下无家岂是归。
坟上少啼留取泪,明年寒食更沾衣。
江树深春色,村鸡薄晚声。
雨添青笠重,人减画船轻。
遣闷惟须睡,哦诗只强成。
独判连日雨,却惜半朝晴。
郎官休浣怜迟日,野老欢娱为有年。
几处折花惊蝶梦,数家留叶待蚕眠。
藤垂宛地萦珠履,泉迸侵阶浸绿钱。
直到闭关朝谒去,莺声不散柳含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