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
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
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
追思太王德,胥宇识足臧。
经历万岁林,行行到黎阳。
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
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
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
追思太王德,胥宇识足臧。
经历万岁林,行行到黎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军事行动,通过对骑兵动态的细腻描述,展现了战争的宏大场面和气势。"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两句,形象地描写了骑兵如风般穿梭,宛转自如,如同龙蛇一般威武雄壮。"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则传达出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混乱场面,金鼓的声音在空中回荡,与敌人的兵器交织成一片混战之声。
接下来的"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壮观景象,白色的军旗如同轻柔的云朵,而红色的旗帜则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些形容词汇使人仿佛能听到风吹过旌旗的声音,看到鲜明对比下的色彩。
"追思太王德,胥宇识足臧"表达了诗人对于先贤或君主功德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所处境遇的感慨。这里的“太王”可能是指古代圣明的君主,“德”则是他们留下的美好品德和教化。
最后两句"经历万岁林,行行到黎阳"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的体验,经过了悠久历史积淀下的森林,最终来到了黎阳。这里的“黎阳”或许是指一个具体的地名,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种理想之地。
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的军事氛围和个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感悟。
北邙边、高低丘垄,纵横无数羊虎。
玉鱼金碗何时葬,又见断碑如础。魂自语。
须认取、文章功业难凭据。白杨老树。
战一片秋声,向人头上,飒飒作凉雨。
西州路,败笠青衫羁旅。缁尘扑面来去。
黄芦苦竹千秋恨,都付纸钱飞处。天已暮。
想入夜、云旗风马精灵度。荒凉三户。
共塳上狐狸,山中木客,同结岁寒侣。
铁骑连营下。羡奇谋、真同六出,锋销荆野。
试问洞庭深几许,春水才堪饮马。
露布到、甘泉宫也。
殿上云迷三素色,正仙人、玉戏飘鸳瓦。
帘影动,冷光射。方圭圆璧浑无价。
近蓬莱、天颜喜气,玲珑欲化。
白虎幢前霜戟拥,荼作军容岂借。
积三尺、瑶华不夜。
遥想琼楼歌舞处,延邹生、枚叟珠玑泻。
恩波淼,入清灞。
光怪腾蛟蜃。化髯公、壶中墨汁,离奇轮囷。
海若惊飞天吴走,翠节灵旗隐隐。
凭谁话、六朝金粉。
谱入鹍弦三千曲,写冰车铁马无穷恨。
数红豆,记宫本。乌衣王谢江东俊。
是当年、将军猿臂,虎头犹困。
羸马敝裘铜驼陌,博士贤良待问。
赋朱鹭、黄骢惟谨。
击筑且随屠狗辈,任西风、吹老沧浪鬓。
秋气肃,雁声紧。
影借氍毹,根连阡陌。都无人惜。
翠盖红衣,佳名倩谁锡。
盈盈带露,刬袜过、茜裙留迹。春碧。
行尽断芜,怕王孙岑寂。斜阳弄赤。
山抹烟光,丁香也无色。几番风信曾否。记开日。
莫是云英潜化,满地乱琼狼籍。
惹牧童惊问,蜀锦甚时铺得。
生不封侯,拂衣垂老,寻思旧事悲咽。
髀肉虚增,鬓丝旋减,闲却宝刀如雪。
射虎归来晚,又送柴门新月。
对影婆娑,浊醪未举,唾壶先缺。多事阴符亲授诀。
休更羡、征西残碣。
少日偏疑,儒冠误我,投却书生笔。
算从前都是错,随过眼、烟云起灭。
何似沧江,高眠纵棹,洞仙歌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