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根本恃纲维,叹息论功到鼓鼙。
蠢蠢潢池皆赤子,埋轮何必问狐狸。
扶持根本恃纲维,叹息论功到鼓鼙。
蠢蠢潢池皆赤子,埋轮何必问狐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廖行之的《送湖南张仓解官还建昌九首》中的第五首。诗中以"扶持根本恃纲维"开篇,强调了国家治理的根本在于纲常伦理的维护,暗示张仓解官回归家乡是对朝廷体制的一种支持。接下来的"叹息论功到鼓鼙"表达了对战争或动乱时期的感慨,认为在那样的环境下,英雄们的功绩往往通过战鼓声中得以彰显。
"蠢蠢潢池皆赤子"运用比喻,将百姓比作无知无识的孩子,形象地描绘出社会底层人民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埋轮何必问狐狸"则寓意不必过于追究那些表面的权谋诡计,暗指政治斗争中的虚伪,强调回归朴实和本真。
整首诗寓言深刻,既表达了对张仓解官的送别之情,也寄寓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公正治理的期盼。
我适来从万山底,目极巉岩高未已。
谁知林际透湖光,水静山閒数十里。
高楼临水欣小憩,微雨掠湖云正起。
复于云罅露奇峰,压楼插天此何理。
凌晨拿舟绝湖去,晓日破寒殊可喜。
霜枫耀眼与日争,使日无光谁恋尔。
雨山青厓碧堂叟,肯傍海藏穷父子。
胸中晴雨尚氤氲,馀味莫矜茶饭美。
海上有孤月,流光遍人寰。
世人不知敬,谓月光以寒。
独有爱月者,中宵起盘桓。
愿从月入海,万顷轻波澜。
月光受之日,造化良无端。
乘时复为日,举世方惊看。
哀彼无知子,狂迷在其肝。
孰能回日月,愚智还相安。
般若台前松风吼,以涛名园从许友。
乌山戴石石戴松,石上翻涛山欲走。
山荒松老何人识,共爱瓯香名在口。
忽看园址变祠堂,更种新松伴苍叟。
问公出山今几岁,满眼沧桑又阳九。
岁寒后凋空太息,为我言松黯回首。
未能相从归踞石,想见松阴可盈亩。
夜深涛作谁来听,二老英灵定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