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丽朝景,玄峰朗夜光。
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
日分双蒂影,风合两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
云雨留轻润,草木隐嘉祥。
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
青山丽朝景,玄峰朗夜光。
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
日分双蒂影,风合两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
云雨留轻润,草木隐嘉祥。
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
这首《咏同心芙蓉诗》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朱超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芙蓉花的美丽与和谐之美。诗中以“青山丽朝景,玄峰朗夜光”开篇,以自然界的景象引入主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描绘了红荷花在清澈池水上的绽放,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日分双蒂影,风合两花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荷花的形态与香气,日光下荷花的影子被分割,微风中花香融合,形象地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和香气的浓郁。接下来,“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则通过鱼龟的反应,侧面烘托了荷花的娇嫩与珍贵,同时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云雨留轻润,草木隐嘉祥”两句,将视线从水面上提升至天空与大地,云雨滋润着万物,草木间隐藏着吉祥之兆,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最后,“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即虽能欣赏到如此美景,却难以捕捉其全部韵味,如同歌曲中的美妙旋律,只能听闻而无法完全记录下来。
整首诗通过对同心芙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整我绿绮琴,弹作孤凤凰。
浮云为我结,白日为我黄。
姚氏有令妇,义烈明秋霜。
盛年失所天,感伤独徬徨。
遗儿甫盈尺,姑嫜老高堂。
杀身赴黄泉,置此谁扶将。
古人贵全孤,念念焉能忘。
鞠养力既殚,劳劳情靡极。
贫病煎我怀,荼毒安可食。
重念贞节妇,秉心金石坚。
金石有销毁,妇心无变迁。
奉姑尽孝养,教子穷青编。
子兮善承志,力行迈儒先。
业勤道自修,应诏班朝贤。
荣身显二母,旌节其来宣。
矢诗示将来,馀庆长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