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海门潮别浩初师》
《海门潮别浩初师》全文
唐 / 刘禹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前日过萧寺,看师上讲筵。

都人礼白足,施者散金钱。

方便无非教,经行不废禅。

还知习居士,发论侍弥天。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ǎiméncháobiéhàochūshī
táng / liú

qiánguòxiāokànshīshàngjiǎngyán
dōushàngbáishīzhěsànjīnqián

fāng便biànfēijiàojīngxíngfèichán
háizhīshìlùnshìtiān

注释
前日:前几天。
萧寺:清静的寺庙。
师:师父。
讲筵:讲坛。
都人:城市里的人。
礼:礼拜。
白足:赤脚或指僧侣。
施者:布施者。
方便:灵活变通的方法。
无非:只是。
教:教化。
经行:日常行走中修行。
禅:禅定。
习居士:常住的居士。
发论:发表见解。
侍:侍奉。
弥天:极高深的学问。
翻译
前几天我经过一座寺庙,看到师父在讲坛上讲经。
城市里的人都恭敬地礼拜,施舍者散出许多金钱。
佛法的方便法门无非是为了教化,即使日常行走也不忘修行禅定。
我还知道这位常住在这里的居士,发表的见解深得高僧赞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佛教礼仪图景,展现了古人对佛法的尊崇与信仰。首句“前日过萧寺,看师上讲筵”直接将读者带入一场庄严的佛教讲经活动中,"萧寺"可能指的是某个著名的佛寺,而"看师上讲筵"则是说诗人亲眼目睹了一位高僧在讲解佛法。

接下来的“都人礼白足,施者散金钱”表达了信徒们对佛法的崇敬之情。"都人礼白足"意味着人们对高僧的尊重到了极点,以至于跪拜在其脚下;而"施者散金钱"则描绘了一种布施的盛况,反映出当时社会中佛教信仰的普遍性和深入人心。

“方便无非教,经行不废禅”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方便"在佛教里指的是适合众生的善巧说法,而"无非教"则强调了这种讲法是正统的佛陀教诲;"经行不废禅"说明了两种修持方法并重,既有对佛经的传唱,也有禅定的修习。

最后,“还知习居士,发论侍弥天”则透露出诗人对一位佛学居士的赞赏。"还知"表明诗人的了解和认同,而"习居士"可能是指某位在佛法上有深造诣的居家修行者;"发论"意味着该居士不仅精通佛法,还能发挥自己的见解;"侍弥天"则形容其如同长久地侍奉在佛天之侧,象征对佛法的终身追随。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信仰与修行的社会氛围,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身对于佛教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作者介绍

刘禹锡
朝代:宋

猜你喜欢

早春出游

地炉久厌拨寒灰,一笑真成病眼开。

不恨城笳催日落,且欣巷柳报春回。

蹇驴破帽人人看,南陌东阡处处来。

闻道禹祠游渐盛,也谋随例一持杯。

(0)

北窗即事二首·其一

衡茅随力葺幽居,扫地焚香乐有馀。

分食时能下檐鹊,作洲常悔诳池鱼。

游归又失相寻客,睡起重开未了书。

袖手悠然便终日,不辞世俗笑迂疏。

(0)

冬夜戏书三首·其二

将挂衣冠彊小留,期年毕竟是归休。

青毡独拥欺霜夜,浊酒频倾洗客愁。

鹤影冷翻丹井月,雁声遥带玉关秋。

一生自笑闲中过,不为功名也白头。

(0)

风雨旬日春后始晴

风吹过雁作斜行,雨洗残梅只淡香。

南浦春回波渐绿,东庵睡起日初长。

诗囊属稿惭新思,博齿争豪悔昔狂。

莫向晴窗对明镜,朱颜减尽鬓苍苍。

(0)

忆山南二首·其一

貂裘宝马梁州日,盘槊横戈一世雄。

怒虎吼山争雪刃,惊鸿出塞避雕弓。

朝陪策画青油里,暮醉笙歌锦幄中。

老去据鞍犹矍铄,君王何日奏肤功。

(0)

山家五首·其一

风月宽闲地,溪山隐遁身。

云边安井臼,竹里过比邻。

洗朮分岩瀑,烹芝束涧薪。

柴门敲不应,疑是避秦人。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