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明寺平山堂》
《大明寺平山堂》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陆羽烹茶处,为堂备宴娱。

冈形来自蜀,山色去连吴。

毫发开明镜,阴晴改画图。

翰林能忆否,此景大梁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íngpíngshāntáng
sòng / méiyáochén

pēngcháchùwèitángbèiyàn

gāngxíngláishǔshānlián

háokāimíngjìngyīnqínggǎihuà

hànlínnéngfǒujǐngliáng

翻译
陆羽煮茶的地方,建成了殿堂以备宴饮娱乐。
山势仿佛从蜀地延伸而来,山色消失在连接吴地的远方。
细微的景色在明亮的镜面中展开,天气阴晴变化如同图画般变换。
翰林你还记得吗,在这里的大梁城中已经找不到这样的景象了。
注释
陆羽: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
烹:煮。
堂:殿堂。
备:准备。
娱:娱乐。
冈形:山势。
蜀:古国名,今四川一带。
山色:山的景色。
吴:古国名,今江苏、浙江一带。
毫发:极微小的事物。
开:展现。
明镜:明亮的镜子,比喻清澈如镜的水面或天空。
改:改变。
翰林:古代官职,负责起草诏书等。
忆:回忆。
否:疑问词,表示询问。
大梁:古都开封的别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大明寺平山堂》。诗人以陆羽烹茶的历史典故为引,描述了大明寺平山堂的景色。他提及此处曾是陆羽煮茶之地,暗示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山势从蜀地蜿蜒而来,山色与吴地相连,展现出壮丽的自然风光。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平山堂如明镜般的水面,以及随着天气变化而呈现出的不同画面。最后,诗人询问翰林是否还能记得这样的美景,因为在大梁(北宋都城开封)恐怕是难以找到类似的胜境。

整首诗通过对大明寺平山堂景致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故地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双调】庆东原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

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

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黄金缕,碧玉箫,温柔乡里寻常到。

青春过了,朱颜渐老,白发凋骚。

则待强簪花,又恐傍人笑。

暖日宜乘轿,春风宜试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

来往画船游,招飐青旗挂。

(0)

踏云行.赠张公

不惑之年,心宜不动。常思玉杻金枷重。

无常一著可伤悲,悟时速把良缘种。

鄙了惺惺,装成懵懂。修完内貌频看供。

功成行满去朝元,瑞云衬步香风送。

(0)

浣溪沙.赠解刘仙

奉劝须看清静经。脱仙模子好搜寻。

湛然常寂理幽深。

常处真常常应物,自然无欲亦无心。

运行日月作知音。

(0)

扫市舞

出砒霜,价钱可。赢得拨灰兼弄火。畅杀我。

(0)

颂古一百首·其九十

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

郊原眇眇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0)

鹧鸪天·其二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