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仙祠馆锁层岚,下瞰平畴十里宽。
谱牒尚标唐篆额,风仪仍是汉衣冠。
紫芝白兔灵如昨,石碣丹湖事不刊。
千古云孙牛马走,敬瞻遗像仰高寒。
真仙祠馆锁层岚,下瞰平畴十里宽。
谱牒尚标唐篆额,风仪仍是汉衣冠。
紫芝白兔灵如昨,石碣丹湖事不刊。
千古云孙牛马走,敬瞻遗像仰高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朴幽深的真仙祠馆,锁住了层层叠嶂。从高处往下看,可以俯瞰到十里之遥的平原宽广景致。诗人提到“谱牒尚标唐篆额”,意味着这里仍然保留着古代的门额和文书制度,显示出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和延续。而“风仪仍是汉衣冠”则表明祠馆所传承的是上古汉代的礼仪与服饰风格,彰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
接下来的“紫芝白兔灵如昨”,似乎是在描述祠内供奉的仙草和神兽,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紧接着,“石碣丹湖事不刊”则暗示着这里藏有古老的典籍和历史故事,而这些都未曾被外界所了解。
最后两句“千古云孙牛马走,敬瞻遗像仰高寒”,诗人通过对祠内古代圣贤塑像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同时,"仰视着那些高远的塑像,感到一阵清冷",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心灵深处的敬畏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真仙祠馆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的地方,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先贤的崇拜。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试图在时间的长河中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老马倦长路,归鸿惬深林。
庐山共江左,久已费越吟。
樵川邈何方,岂解操南音。
三书光范门,香火盟初心。
颇闻丞相嗔,竟欲烦窥临。宁知新种梅,条?雪霜侵。
谁与旋移竹,艺此十亩阴。
所嗟饭不足,未能决投簪。
出处方两难,搔首成孤斟。
南州高士心如水,夜雨炉亭岁欲环。
朝迹只如初到日,州麾犹在两年间。
秋来竹屋多归梦,天与莆人一破颜。
馆下诸生能恋恋,眼中循吏故班班。
相传士子多于鲫,共喜府公清似山。
庆历谏臣书在否,乾淳文赋笔追还。
郎官红熟海风静,通印子肥春网閒。
心事太平儿女语,诗家尊宿鬓毛斑。
欢迎骑竹来何暮,赠别垂杨不可攀。
办与老夫同一念,不忧吾道久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