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飙堕黄叶,促织催女工。
鬓丝不堪织,细君哀我穷。
青灯绩深夜,绩成寒素风。
愿为隐者衣,德耀随梁鸿。
凉飙堕黄叶,促织催女工。
鬓丝不堪织,细君哀我穷。
青灯绩深夜,绩成寒素风。
愿为隐者衣,德耀随梁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荆妇在夜晚勤奋纺织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首先,“凉飙堕黄叶,促织催女工。”这两句以自然景象开篇,凉爽的秋风吹落了黄叶,促织(即蟋蟀)的叫声仿佛在催促着女工们忙碌起来。这里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时间的紧迫,营造出一种忙碌而略带紧张的氛围。
接着,“鬓丝不堪织,细君哀我穷。”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女性,她因鬓发斑白而感到力不从心,面对生活的贫困,内心充满了哀伤。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人物的年龄与生活状态,又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与悲叹。
“青灯绩深夜,绩成寒素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荆妇在深夜里借着昏暗的灯光继续纺织的画面。青灯下,她努力工作,直至深夜,这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磨砺。同时,“寒素风”三字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清冷与生活的简朴,强化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最后,“愿为隐者衣,德耀随梁鸿。”这两句表达了荆妇的愿望,她希望自己能为隐居的文人提供衣物,以此来表达对文化人士的敬仰与追随。这里不仅体现了她对知识与文化的渴望,也寄托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荆妇在艰难生活中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知识与文化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急雨铜街没。喜瞥遇、一僧不俗,有愁都豁。
半世不曾持梵呗,只唱晓风残月。
让衮衮、群儿成佛。
音节柔和兼妙好,鬘陀花、簌簌翻林樾。
遗恨事、无毫发。鼕鼕画鼓春雷发。
似临颍、十三娘舞,剑光奔突。
赢得阇黎争匿笑,讵是灵山衣钵。
长啸也、岑牟难脱。
万事谁真谁算假,拍红牙、那便閒生活。
持此意,问迦叶。
寻春来刘郎。惹一生惆怅,千种思量。
尚记风前秀靥,月中凝妆。斑竹店,梅根坊。
飐水花、晴丝悠飏。
恰宛宛调鹦,盈盈唤马,手语粉巾香。
斜日下,东方狂。将十年前事,吹入微茫。
赢得箜篌昔昔,琵琶枨枨。花压帽,啼沾裳。
怕重逢、年时韶光。又酒旆斜挑,谁家小门青粉墙。
虎丘鹤涧,问狂奴綦迹,绿苔偏熟。
前月中秋停片舸,特地来听丝竹。
烂醉高歌,垫巾侧帽,饱看晶轮沐。
平生疏放,几曾甘受羁束。
今日帐后髯参,车中新妇,举止何羞缩。
咫尺青溪难寄兴,何况云山断续。
君过横塘,船窗凝望,定见寒崖绿。
为余传语,比来离恨千斛。
朝来急霰,似千层浴铁,一军都白。
何事严装偏早发,鞭指荒台阏伯。
万籁悲号,六花狂舞,归骑疑冲敌。
离杯当尽,人生有限肝臆。
感尔学富侯鲭,才同禁脔,偏嗜秦人炙。
也拟寒天牵老伴,消过残冬腊雪。
上冢庞公,移居杜老,别剧来须急。
车沙稳,好将家具收拾。
秋色佳哉,剪绿帆半幅,与雁同飞。
船头新旸似雪,津树霏微。
后堂丝竹,记频年、屡解谈围。
真豪迈,传经刘向,肯言心事终违。
此去云山万叠,近天门牛渚,采石蟂矶。
今朝临风酾酒,往事都非。
江声千尺,推篷望,吟遍斜晖。
偏相羡,敬亭山色,朝朝得上君衣。
惆怅复惆怅,直视草茫茫。
风摇葵子藚叶,蝼蝈上空墙。
满目西州门内,转眼黄公垆畔,前事惹思量。
摇膝并负手,绕柱更循廊。天欲黑,灯半绿,月微黄。
中年哀乐,何况人又在他乡。
飘去娇丝脆板,留下残香剩茗,狼藉小纱窗。
拨置不足道,念此断人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