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柳梢青.西湖》
《柳梢青.西湖》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词  词牌: 柳梢青

千丈风漪。霁光明处,花柳高低。

箫鼓声中,宝钗遥认,兰棹交驰。贪呆觑著帘儿。

不好价、伊家怎知。便是重来,真情厮向,难似当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游船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西湖之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致描述,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千丈风漪"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意境,给人一种广阔而又微妙的水面动态感。接下来的"霁光明处,花柳高低"则是对春日景色的细致描绘,霁光指的是雨后的阳光,透过薄云照耀,使得湖面的光线变得柔和而明亮,花柳在这光线的映照下显得生机勃勃,层次分明。

"箫鼓声中,宝钗遥认,兰棹交驰"这几句,则引入了听觉元素和人物活动。箫鼓的声音在春日的空气中回荡,使人联想到节庆或宴席的氛围,而宝钗与兰棹则是船上女郎的装饰和船桨的名称,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所处的场景是热闹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

"贪呆觑著帘儿。不好价、伊家怎知"这两句,诗人的情感开始流露。"贪呆"表达了一种贪婪和痴迷的心态,而"觑著帘儿"则是对这种心境的具体写照,诗人似乎不愿离开这个美好的场景。随后的"不好价、伊家怎知"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生活无法重回的无奈和留恋。

最后两句"便是重来,真情厮向,难似当时"更是诗人的深切感慨。即使能够再次回到这个地方,但那种真挚的情感与当时相比已经很难复制了,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怀念,更是对时光和情感的深刻反思。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片段的珍惜和留恋,同时也表达了面对过往无法重来的无力与感慨。这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场心灵上的旅行。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天台山中十首·其十

为爱檐前竹,特立万竿玉。

萧萧送雨声,沈沈照窗绿。

风雪凌压之,可摧不可曲。

澹然如幽人,长年在空谷。

(0)

水心先生挽章二首·其一

归自金陵后,情疏狎隐沦。

身缘忧国瘦,家为著书贫。

江海星沈夜,池塘草不春。

门生天下是,椽笔付何人。

(0)

寄题赵山台莲华方丈

十尺方围地,一枰云锦衣。

禅心不著水,天女暗投机。

莫道荣枯异,谁云语默非。

荷间休结屋,趣入道山归。

(0)

寄张书监

张公深隐处,花墅竹间篱。

不作明时用,能令薄俗移。

高风喧地籁,清节照天池。

月下常来往,幽禽野鹿知。

(0)

送陈省元归通川

买宅船桥住,情深得共论。

儿能学吴语,老念出齐门。

绿树阴行色,清江涨别痕。

邻人相过处,欢乐胜羌村。

(0)

病起

江皋生远趣,尽日独沈吟。

雨洗四郊净,云分片地阴。

黄梅成树落,青稻入村深。

农事今如许,犹能一散襟。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