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起刀兵,奋斗和平愈不平。
国贼未除多国难,民权失去害民生。
全篇遗嘱今无问,大会宣言永绝声。
二十六年假革命,私囊自饱是真情。
东西南北起刀兵,奋斗和平愈不平。
国贼未除多国难,民权失去害民生。
全篇遗嘱今无问,大会宣言永绝声。
二十六年假革命,私囊自饱是真情。
这首诗《丁丑国难有感(其一)》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薛昂若所作,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动荡、内忧外患的深切忧虑与愤慨。
首句“东西南北起刀兵”,开篇即描绘出当时国家四面受敌、战乱频仍的严峻局势,形象地展现了国难深重的背景。接着,“奋斗和平愈不平”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通过斗争追求和平的复杂态度,既肯定了为和平而奋斗的努力,也揭示了和平之路的艰难与曲折。
“国贼未除多国难,民权失去害民生”两句,直指问题核心,指出国家动荡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腐败与混乱,以及对民权的剥夺,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民众的生活。这里不仅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深层根源,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全篇遗嘱今无问,大会宣言永绝声”两句,可能暗含对某些历史事件或政治行动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去承诺与宣言未能得到实现的遗憾和失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真相被遗忘的无奈。
最后,“二十六年假革命,私囊自饱是真情”一句,矛头直指历史上的所谓“革命”,揭示出其中不乏个人利益的追逐,而非真正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一批判性观点,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虚伪面目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真实正义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社会现实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历史真相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稆葵。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此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昨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