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凰何年去,崇台对碧江。
奇毛云影丽,遗韵浪声淙。
竹粲琅玕实,桐垂翡翠幢。
峭峰晴旭抱,绝岸暮潮撞。
览德时难再,来仪瑞必双。
升高丛胜槩,询旧到耆庞。
吴楚形无际,廛阛语半哤。
冈鸣应咏召,雏伏定推庞。
邈矣千年迹,如闻九舞腔。
登临瞻北斗,歌颂蔼南邦。
丹凰何年去,崇台对碧江。
奇毛云影丽,遗韵浪声淙。
竹粲琅玕实,桐垂翡翠幢。
峭峰晴旭抱,绝岸暮潮撞。
览德时难再,来仪瑞必双。
升高丛胜槩,询旧到耆庞。
吴楚形无际,廛阛语半哤。
冈鸣应咏召,雏伏定推庞。
邈矣千年迹,如闻九舞腔。
登临瞻北斗,歌颂蔼南邦。
这首元代周伯琦的《赋得凤凰台送冯公励参政之任浙省》描绘了一幅凤凰台的壮丽景象和对冯公出仕的祝福。首联以丹凰离去的历史传说,引出凤凰台的背景,暗示冯公此行的尊贵使命。颔联通过“奇毛云影丽”和“遗韵浪声淙”,赞美了凤凰台的秀美风光和历史韵味,浪涛声中似乎仍有凤凰的遗风余韵。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凤凰台周边的自然景色,竹林中的琅玕实象征着丰饶,桐树则如翡翠幢般华美,山峰在朝阳下显得峻峭,而傍晚的潮水撞击岸边,增添了动态感。诗人感慨时光荏苒,冯公此去是难得的德行昭彰,吉祥之事必将成双。
尾联表达了对冯公的期待与祝愿,希望他在高位上能有卓越的表现,同时提醒他不忘询问古人的智慧,以及面对吴楚之地的广阔和市井言语的纷繁。最后,诗人以“登临瞻北斗,歌颂蔼南邦”收束,寓意冯公此行将如同北斗指引,为国家带来繁荣和歌颂之声,其影响深远至南疆之地。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既展现了凤凰台的壮丽景色,又寄寓了对冯公的深情厚望,体现了元代文人对官员出仕的崇高敬意和良好祝愿。
雨过中秋明月时,病孤九日菊花期。
绝怜佳处有如此,亦劝斯人共和之。
匹马吴江谁著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虎三千士,支拄乾坤十六年。
堪恨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议,万姓颦眉亦可怜。
春风无厚薄,随分到山村。
歌吹行南陌,鞦韆出短垣。
稻田喧鸟雀,社鼓赛鸡豚。
何事条桑月,人家紧闭门。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看高山乔木,青云老干,英华滋液,亦敛而藏。
匠石操斤游林下,便一举采之充栋梁。
须知道,是天将大任,翕处还张。薇郎玉佩丁当。
问何事午桥花竹庄。
又星回岁换,腊残春浅,锦熏笼紫,栗玉杯黄。
唤起东风,吹醒宿酒,把甲子从头重数将。
明朝去,趁传柑宴近,满袖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