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道途经曲直,连天林木见高低。
况多田野迎秋稼,亦有人家报午鸡。
宁觉身逾江尾外,祇疑地是海唇西。
此心不解分明想,眼界多为近事迷。
尽日道途经曲直,连天林木见高低。
况多田野迎秋稼,亦有人家报午鸡。
宁觉身逾江尾外,祇疑地是海唇西。
此心不解分明想,眼界多为近事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蜿蜒道路上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首句“尽日道途经曲直”,开篇即以“曲直”二字,生动描绘出道路的曲折蜿蜒,也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接着,“连天林木见高低”,通过“连天”的林木,展现出森林的辽阔与高耸,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况多田野迎秋稼,亦有人家报午鸡。”这两句转而描写乡村的景象,田野上成熟的庄稼在秋风中摇曳,象征着丰收的喜悦;远处偶尔传来午后的鸡鸣,平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与宁静。这种和谐共生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宁觉身逾江尾外,祇疑地是海唇西。”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地理位置的疑惑与好奇,仿佛置身于远离家乡、接近大海边缘的地方,既有一种探险的刺激,又带有一丝孤独与迷茫。这种感受深化了旅途的体验,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熟悉环境的不确定感。
最后,“此心不解分明想,眼界多为近事迷。”诗人的心境难以清晰表达,眼前的景象似乎被近处的事物所迷惑,无法完全把握。这不仅是对旅途心境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往往会被眼前的事物所局限,难以看清本质或长远的方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活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东风吹我入锦幄,海堂点注燕支薄。
不论宜雨更宜晴,莫愁倾国与倾城。
半浓半淡晚明灭,欲开未开最奇绝。
只销一线日脚红,顷刻千株开绛雪。
伟哉诗人桑苧翁,持杯酌酒浇艳丛。
坐看玉颊添醉晕,为渠一醉何须问。
研席相从昔少年,白头谁信两苍然。
来从八桂三湘外,忆折双松十载前。
告我明朝还又别,对床终夕不成眠。
交游存没休休说,且为梅花釂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