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遗迹历陵西,故址参差映稻畦。
古树多存交让木,佳山何减若耶溪。
村深夜吠惊如豹,俗异朝歌耻斗鸡。
我去襄阳携妇子,此中八口卜幽栖。
义门遗迹历陵西,故址参差映稻畦。
古树多存交让木,佳山何减若耶溪。
村深夜吠惊如豹,俗异朝歌耻斗鸡。
我去襄阳携妇子,此中八口卜幽栖。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陈氏义门的追忆与向往之情。首句“义门遗迹历陵西”,开篇即点出陈氏义门的地理位置,位于陵西之地,流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故址参差映稻畦”一句,以稻田的广阔与陈氏义门遗址的参差不齐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历史遗迹的沧桑变迁。
“古树多存交让木,佳山何减若耶溪”两句,通过描述古树与佳山,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暗含了对陈氏义门所代表的家族美德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交让木,象征着谦让与和谐,若耶溪则为江南水乡的典型景致,此处借以赞美陈氏义门的环境与生活品质。
“村深夜吠惊如豹,俗异朝歌耻斗鸡”两句,通过对比陈氏义门与朝歌(古代城市)的生活习俗,突出了陈氏义门的淳朴民风和高尚道德观。深夜的狗吠声如同猛兽,却并未引起恐慌,而是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氛围;而“俗异朝歌耻斗鸡”则强调了陈氏义门居民的道德观念,反对争斗与暴力,崇尚和平与礼仪。
最后,“我去襄阳携妇子,此中八口卜幽栖”表达了诗人对陈氏义门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家人共同生活,过上安宁和谐的日子。整首诗通过对陈氏义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与人文之美,更传达了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