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鹄难为群,游子常苦辛。
念当从此别,中怀日以新。
清光皎明月,远望不可亲。
高楼正萧条,徘徊四无人。
上有千里云,其下起飙尘。
各言还故乡,握手道何因。
黄鹄难为群,游子常苦辛。
念当从此别,中怀日以新。
清光皎明月,远望不可亲。
高楼正萧条,徘徊四无人。
上有千里云,其下起飙尘。
各言还故乡,握手道何因。
这首诗《录别(其十)》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与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首句“黄鹄难为群,游子常苦辛”以黄鹄难以融入群体,比喻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艰辛,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接着,“念当从此别,中怀日以新”表达了即将分别的沉重感,同时暗示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逐渐适应了这种变化,情感在波动中趋于平静。
“清光皎明月,远望不可亲”描绘了一幅月光皎洁、清冷的画面,象征着离别的凄美与遥远,即使心中渴望亲近,却只能遥望,无法触及。随后,“高楼正萧条,徘徊四无人”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前的寂静与孤独,高楼之上,四周空无一人,更显出离别的寂寥与无助。
“上有千里云,其下起飙尘”运用对比手法,上句写云遮蔽天际,仿佛预示着离别的距离之远;下句写尘土飞扬,象征着离别后生活的动荡与不安。最后,“各言还故乡,握手道何因”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重逢的期待,即使各自踏上归途,心中仍存疑虑,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相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深刻地反映了离别时的复杂情绪,以及对未来的深深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亲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离合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