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花冬菊从何如,略染狂风叶又疏。
明日岂知山外暗,青松空向梦中虚。
半生未得消诗酒,千载谁为记毁誉。
正爱江边茸草厚,得同麋鹿到华胥。
秋花冬菊从何如,略染狂风叶又疏。
明日岂知山外暗,青松空向梦中虚。
半生未得消诗酒,千载谁为记毁誉。
正爱江边茸草厚,得同麋鹿到华胥。
这首诗描绘了四季更迭与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联“秋花冬菊从何如,略染狂风叶又疏”以秋花冬菊的对比,暗示自然界的生命力在不同季节中的表现,同时也隐喻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狂风过后,叶子稀疏,象征着世事无常,生命短暂。
颔联“明日岂知山外暗,青松空向梦中虚”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对比,明日之事不可预知,山外的世界可能隐藏着未知的黑暗,而青松在梦中显得虚幻,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境、已知与未知之间界限的探索。
颈联“半生未得消诗酒,千载谁为记毁誉”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名声与评价的淡然态度。半生未能尽情享受生活中的诗意与美酒,千载之后,又有谁能真正记住一个人的功过是非?
尾联“正爱江边茸草厚,得同麋鹿到华胥”则以江边茸草的茂盛和麋鹿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寄托了诗人对自然和谐、自由生活的向往。华胥,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这里象征着一个远离尘嚣、充满宁静与和谐的理想世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名声以及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
交道之难应有以,大都难在无君子。
小人见利不见义,相与安能保终始。
忆昔曾为吏部郎,四方宾客满门墙。
汝南拔士各题品,北海爱才偏激昂。
一朝余坐大礼罪,被放归田遂沉废。
当时门下结交人,去作谁家座上宾。
一书不复访生死,半菽那能分贱贫。
岁寒仅有数君在,馀子悠悠难重陈。
君不见古人高谊难比俦,今人薄恶真可羞。
请谢当涂少年辈,甘与深山麋鹿游。
昔余与君子,未见心相知。
邂逅在今辰,果若平生时。
愿得结欢好,赠子以新诗。
含意未及申,行行复何之。
念当从此去,彷徨出郊畿。
行人倦往涂,终言与我违。
仓卒执手间,叹息空相持。
愧无晨风翼,送子起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