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閒题鱼计名,一亭元自野而清。
几年来往疑无谓,举世行藏定不惊。
郑圃赋留南渡久,瓢泉曲到老来平。
诗编多少临渊兴,徒得旁观句眼明。
积水閒题鱼计名,一亭元自野而清。
几年来往疑无谓,举世行藏定不惊。
郑圃赋留南渡久,瓢泉曲到老来平。
诗编多少临渊兴,徒得旁观句眼明。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名为《题鱼计编后》。诗中描绘了对“鱼计”这一名称的深思,以及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感悟。
首联“积水闲题鱼计名,一亭元自野而清”,以“积水”象征深邃的思考,以“鱼计”为题,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琐事的观察与理解。一亭独立于自然之中,既显其野趣,又见其清雅,寓意着诗人追求的宁静与超脱。
颔联“几年来往疑无谓,举世行藏定不惊”,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反思,认为那些看似无意义的来来往往,实际上蕴含着生活的真谛,不会因外界的波动而感到惊慌失措。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洞察和内心的坚定。
颈联“郑圃赋留南渡久,瓢泉曲到老来平”,引用历史典故,通过郑圃的南渡与瓢泉的平直,象征着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在晚年时心境的平静与淡泊。这里暗含着对时间流逝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尾联“诗编多少临渊兴,徒得旁观句眼明”,则将诗人的创作与阅读体验融入其中。通过“临渊兴”表达对诗歌创作的激情与灵感,而“徒得旁观句眼明”则强调了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的启示与理解,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交流与分享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历史和文学的独特见解,以及在复杂世界中的内心平静与智慧。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