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黯沈云多,山深夜泉长。
忽断疏钟撞,谁敌石门响。
月黯沈云多,山深夜泉长。
忽断疏钟撞,谁敌石门响。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山林中的宁静与神秘。首句“月黯沈云多”,以暗淡的月色和浓厚的云层起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氛围。接着,“山深夜泉长”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将视线引向深远的山谷,潺潺的泉水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悠长,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忽断疏钟撞”一句,巧妙地引入了声音元素,打破了之前的寂静,仿佛远处传来的一声钟响,打破了夜的沉寂,又在瞬间戛然而止,留下一片空灵。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听觉体验,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
最后一句“谁敌石门响”,则以反问的形式,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石门之响,既是对前文钟声的回应,也是对自然之声的赞叹。它不仅呼应了开头的云、山、泉,还象征着自然界中不可言喻的力量与和谐,引发人们对自然美和宇宙奥秘的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夜晚山林的独特韵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
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
飞来南浦树,半是华山云。
浮世几多事,先生应不闻。
寒山满西日,空照雁成群。
留饯飞旌驻,离亭草色间。
柏台今上客,竹使旧朝班。
日落东西水,天寒远近山。
古江分楚望,残柳入隋关。
恋阙心常积,回轩日不闲。
芳辰倚门道,犹得及春还。
田园临汉水,离乱寄随关。
今日烟尘尽,东西又未还。
长亭百越外,孤棹五湖间。
何处游芳草,云门千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