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罗丝竹。正葭琯灰飞,春回寒谷。
江左风流,东京部党,共识当年耆宿,执法风生台阁,借著禁中颇牧。
烽火静,向南宫曳履,望高钧轴。蒿目。
忧国处,两鬓丝丝,欲救苍生哭。
对客抽毫,张灯击钵,不数词场潘陆。
历尽险巘身健,嘉日莫辞醽醁。
趋朝罢,领凤城烟月,清宵顾曲。
堂罗丝竹。正葭琯灰飞,春回寒谷。
江左风流,东京部党,共识当年耆宿,执法风生台阁,借著禁中颇牧。
烽火静,向南宫曳履,望高钧轴。蒿目。
忧国处,两鬓丝丝,欲救苍生哭。
对客抽毫,张灯击钵,不数词场潘陆。
历尽险巘身健,嘉日莫辞醽醁。
趋朝罢,领凤城烟月,清宵顾曲。
这首诗以堂上丝竹声为背景,描绘了冬去春回的景象,暗喻着政治气候的转变。诗人赞美了江左(江南)的文人风采和东京(开封)的政界领袖,他们如同耆宿般德高望重,执法严明,犹如古代名臣。在和平时期,他们如同禁中的良将,引领国家安定。
接着,诗人心系国家,忧虑国事,感叹自己年华老去,却仍怀有救世之心,面对宾客挥毫泼墨,如同潘陆那样才华横溢。尽管历经艰险,诗人身体依然康健,在佳日里也不忘畅饮。结束时,他表达出在结束政务后,愿在京城享受月色与音乐的美好夜晚。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政局的忧虑,又有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作者的士大夫情怀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