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人间节,凭高何处登。
山中甘寂寞,岁序任凋零。
发短羞簪菊,堂虚酷似僧。
牛山成往事,吾计祇东陵。
九日人间节,凭高何处登。
山中甘寂寞,岁序任凋零。
发短羞簪菊,堂虚酷似僧。
牛山成往事,吾计祇东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重阳佳节之际,登高望远的情景与内心感受。首句“九日人间节,凭高何处登”点明时节与行为,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接着,“山中甘寂寞,岁序任凋零”两句,以山林的静谧与自然界的更迭,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
“发短羞簪菊,堂虚酷似僧”则通过外在形象的描绘,进一步展现诗人的隐逸情怀。短发不欲簪菊,仿佛不愿与世俗的繁华相沾染;空荡的厅堂,又如同僧侣的住所,暗示着诗人追求的精神世界与世俗生活的疏离。
最后,“牛山成往事,吾计祇东陵”以典故收尾,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未来的规划。牛山之典,常用来比喻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而“东陵”则是汉代隐士叔孙通的居所,象征着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