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考绩有何成,惭愧乌台过誉声。
父老漫劳留去辙,使君焉敢冒群情。
空馀憔悴民犹旧,欲散穷愁恨未能。
记取绿杨桥畔路,踌躇同尔听迁莺。
三年考绩有何成,惭愧乌台过誉声。
父老漫劳留去辙,使君焉敢冒群情。
空馀憔悴民犹旧,欲散穷愁恨未能。
记取绿杨桥畔路,踌躇同尔听迁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元晋所作的《别郡耆庶》,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他离任时复杂的心情和对百姓深切的关怀。
首联“三年考绩有何成,惭愧乌台过誉声”,诗人以自谦之语开头,表达了对自己任职三年来政绩的反思与自我评价,同时对乌台(古代官署名)的过誉表示了谦逊和惭愧,流露出一种低调而内省的态度。
颔联“父老漫劳留去辙,使君焉敢冒群情”,诗人通过父老的挽留与自己的不敢轻率决定,反映了地方官员与百姓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权力与百姓意愿之间关系的审慎态度。
颈联“空馀憔悴民犹旧,欲散穷愁恨未能”,诗人描绘了离任前后百姓生活状况的对比,尽管自己身心俱疲,但百姓的生活依旧艰难,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深深忧虑和无法彻底解决民生问题的遗憾。
尾联“记取绿杨桥畔路,踌躇同尔听迁莺”,诗人以绿杨桥畔的路作为别离的象征,表达了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未来可能的重逢,体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个人离任时的感受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陈绮席,进华觞,听我长歌具庆之高堂。
太学儒生忠孝士,矫首南云几千里。
堂上双亲八十馀,堂下玉立三兄弟。
东家积得金满籯,何如教子传一经。
西家作官金络马,何如种萱北堂下。
陈绮席,进华觞,听我长歌具庆之高堂。
儿在远道,亲归故乡。儿业日以广,亲年日以长。
它年紫诰鸾回纸,圣德如天无远迩。
请看进士欧阳詹,不在亲傍亲亦喜。
白云何重重,乃在蜀川之西、芙蓉之峰。
太学儒生念慈母,望云千里心忡忡。
朝望云在西,夕望云在东。
白云有聚散,此心无终穷。
儿昔在家时,手种宜男草。
阿母倚堂门,看花颜色好。
儿今两年不得还,梦里犹怀蜀道难。
秋风吹梦渡江去,飞绕太白峨眉间。
意匠经营劳画史,别情深似巴江水。
丈夫当学狄司空,读书莫忘孝与忠。
神仙中人不易得,三花云是神仙术。
一花一叶著奇芳,说与世人俱不识。
阿翁生子子生孙,南北医传良相门。
一色杏花随地种,百年大树至今存。
忆自六飞南渡后,玉带金鱼赐高手。
虢国曾闻扁鹊来,上池何待桑公授。
盐官故家遗庆长,埙篪迭奏含宫商。
东汉中郎知郭泰,长安女子识韩康。
仲也敲门来话别,大帆直指燕山月。
星汉遥通析木津,关山正及梁园雪。
紫塞霜高雁背寒,酒酣上马驼裘单。
一七神楼须报捷,早凭南使寄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