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光顺豫,重节霁良辰。
登高识汉苑,问道侍轩臣。
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缙绅。
圣化边陲谧,长洲鸿雁宾。
九秋光顺豫,重节霁良辰。
登高识汉苑,问道侍轩臣。
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缙绅。
圣化边陲谧,长洲鸿雁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景初的作品,名为《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臣字》。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咏春秋佳节之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皇帝礼遇的感激之情。
首句“九秋光顺豫,重节霁良辰”描绘出一个阳光和煦、气候温暖的美好景象。九秋指的是深秋,光顺豫表明这个时节阳光柔和,给人以安详之感;重节即重复出现的佳节,霁良辰则是晴朗的好天气,诗人选取这样的日子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
接着,“登高识汉苑,问道侍轩臣”透露出诗人的行动和心迹。登高指的是登上高处,这里是指渭亭;识汉苑即了解到历史上的事情或文化知识;问道则是在询问道义,即探讨哲学思想;侍轩臣则显示了诗人作为臣子的身份,表达了对君主的尊敬和服从。
“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缙绅”一句通过菊花和萸房(一种植物)来描写自然景色。菊花在秋天盛开,秬鬯可能指的是菊花的香气或是菊花丛生的样子;萸房插缙绅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和高雅情趣。
最后,“圣化边陲谧,长洲鸿雁宾”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泽所及之远以及对朝廷忠诚的赞颂。圣化指的是皇帝的教化或德政;边陲谧则形容这些教化能够传播到边疆;长洲鸿雁宾即描绘了鸿雁(大雁)飞行的情景,象征着信息的传递和使者的往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写,以及对皇帝礼遇的感激之情,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日高深院无人,杨花扑帐春云暖。
回文未就,停针不语,绣床倚遍。
翠被笼香,绿鬟坠腻,伤春成怨。
尽云山烟水,柔情一缕,又暗逐、金鞍远。
鸾佩相逢甚处,似当年、刘郎仙苑。
凭肩后约,画眉新巧,从来未惯。
枕落钗声,帘开燕语,风流云散。
甚依稀难记,人间天上,有缘重见。
四时之气秋气清,月之掬之水中精。
四时之月秋月明,桂之掬之木中英。
沆瀣蒸开黄烂熳,分似群仙清鼻观。
君家谁会术之幻,乘夜入月移此粲。
微风透帘日透窗,老叶弄缥花弄缃。
翁在中央季在旁,读万卷书字字香。
颤阏四开香入髓,薰融人欲发天理。
鲤伋点参贤父子,传芳后叶殊未已。
一枝五枝聊自诡,郤家窦家勿相侈,刘家正恐不免耳。
西清人表表,南涧迹陈陈。
麟笔可无托,雁行犹有人。
姓名知子旧,闻见与吾新。
自分宁攻苦,相期勿抗尘。
籍甚江西汝水头,功名驱作岭南游。
当机笔易千人阵,得意诗轻万户侯。
炫昼江山供泛爱,酣冬风雨送牢愁。
脚皲莫患无堪软,四海多情涂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