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神山远,依然玄圃通。
琼瑶无隙地,苜蓿满离宫。
吹绿晴湖曲,飞霞小殿东。
史臣焚草后,蓂历万年同。
谁道神山远,依然玄圃通。
琼瑶无隙地,苜蓿满离宫。
吹绿晴湖曲,飞霞小殿东。
史臣焚草后,蓂历万年同。
这首诗描绘了西苑芭蕉园的景象,充满了想象与浪漫色彩。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充满神秘与仙境之感的画面。
“谁道神山远,依然玄圃通。” 开篇即以疑问句式,引出对神山的遐想,暗示芭蕉园虽非仙境,却也别有一番幽静与神秘。接着,“玄圃”二字,既指传说中的仙山,也暗喻芭蕉园的清幽与超凡脱俗。
“琼瑶无隙地,苜蓿满离宫。” 琼瑶,比喻珍贵的玉石,此处形容芭蕉叶如玉般晶莹剔透;“无隙地”则强调芭蕉园的广阔与生机勃勃。而“苜蓿满离宫”,以苜蓿的繁茂象征芭蕉园的繁荣,离宫则是古代帝王的行宫,这里借指芭蕉园中宫殿般的建筑,展现出一种奢华与宁静并存的景象。
“吹绿晴湖曲,飞霞小殿东。” “绿湖曲”描绘了湖水在阳光下泛起的绿色波光,与芭蕉园的绿意相映成趣;“飞霞小殿东”则通过“飞霞”这一动态意象,展现了小殿在霞光中若隐若现的美,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史臣焚草后,蓂历万年同。” 这一句引用典故,暗示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永恒。史臣焚草,可能是指销毁历史文献,意味着历史的消逝;而“蓂历万年同”,则表达了时间的永恒与不变,芭蕉园的美丽如同历史一样,跨越千年,依旧璀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芭蕉园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时间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命永恒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