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数枝路,路路车马鸣。
名埃与利尘,千里万里行。
只见青山高,岂见青山平。
朱门势峨峨,冠盖何光明。
黄鸟在花里,青蝉夺其声。
尔生非金玉,岂常贵复贞。
寄言之子心,可以归无形。
门前数枝路,路路车马鸣。
名埃与利尘,千里万里行。
只见青山高,岂见青山平。
朱门势峨峨,冠盖何光明。
黄鸟在花里,青蝉夺其声。
尔生非金玉,岂常贵复贞。
寄言之子心,可以归无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门前数枝路,路路车马鸣。名埃与利尘,千里万里行。" 这几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门前的繁忙景象,车马来往,扬起的尘土显示了一种热闹和喧嚣,但诗人并未就此停留,而是通过这股繁华背后的千里万里的行者,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
"只见青山高,岂见青山平。" 这两句转换了视角,将目光投向远处的青山,忽略了脚下的尘世,表露出诗人对于超脱现实、追求心灵寄托的渴望。
"朱门势峨峨,冠盖何光明。黄鸟在花里,青蝉夺其声。尔生非金玉,岂常贵复贞。" 这几句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境,朱门显得威严而庄重,而黄鸟在花间的歌鸣和青蝉的叫声,却是对这种华丽生活的反讽,通过“尔生非金玉”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内心修养的追求,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华丽。
最后两句"寄言之子心,可以归无形。" 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纯净心灵的向往,希望自己的心能像孩子般纯真,无需世俗的羁绊。
整首诗通过对景象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追寻,以及对超脱尘世、回归自然本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