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辰捲珠帘,盥漱香满室。
杉松经雪后,别有精彩出。
琅函芙蓉书,开之向阶日。
好鸟常解来,孤云偶相失。
有时作章句,气概还鲜逸。
茫茫世情世,谁人爱真实。
清高慕玄度,宴默攀道一。
残磬隔风林,微阳解冰笔。
亦知休明代,谅无经济术。
门前九个峰,终拟为文乞。
清辰捲珠帘,盥漱香满室。
杉松经雪后,别有精彩出。
琅函芙蓉书,开之向阶日。
好鸟常解来,孤云偶相失。
有时作章句,气概还鲜逸。
茫茫世情世,谁人爱真实。
清高慕玄度,宴默攀道一。
残磬隔风林,微阳解冰笔。
亦知休明代,谅无经济术。
门前九个峰,终拟为文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的日常生活和心境。开篇“清晨卷珠帘,盥漱香满室”表明诗人清早起床,整理好自己的住所,保持着一种清洁和宁静的生活状态。“杉松经雪后,别有精彩出”则是用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经过磨难后的更高境界。
“琅函芙蓉书,开之向阶日”显示诗人喜欢阅读古籍,与自然和谐共处。接下来的“好鸟常解来,孤云偶相失”则是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的心境。
“有时作章句,气概还鲜逸”表示诗人偶尔也会写一些文章或书信,其文笔依旧生动活泼。紧接着,“茫茫世情世,谁人爱真实”是对当世浮华和不真诚现象的感慨。
“清高慕玄度,宴默攀道一”表明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清高无为的生活态度。后面的“残磬隔风林,微阳解冰笔”则是用自然景物来形容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亦知休明代,谅无经济术”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以及自己对于治国理政之道的无奈。最后,“门前九个峰,终拟为文乞”则是诗人希望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整首诗体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事的不满和无力感。
细听㶁㶁水流涧,静看悠悠山放云。
涧底游鱼随叶下,岩间独树藉云分。
残星已发招隐寺,落日愿低耶舍坟。
却背孤村入城市,沙边深愧白鸥群。
昼公无恙时,句吐春空云。
笔端敛万壑,中闻清夜猿。
门生沾剩馥,派别自渊源。
深岭萝月妙,纵观岚气昏。
时蒙一顾重,腾骧空马群。
大师于越秀,幽气如芳荪。
玉笈发金籥,阔步登词门。
脱略尘外躅,摩霄郁飞翻。
岂惟足风露,定复多皇坟。
昨枉招隐句,深靓丽且温。
挽我诱松桂,要移北山文。
诸郎短兵接,此事独策勋。
惭非钟嵘评,更休知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