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龙涎百和芳,须臾轻蔼遍兰堂。
捧炉仙子云鬟湿,不学公超妖幻方。
袅袅龙涎百和芳,须臾轻蔼遍兰堂。
捧炉仙子云鬟湿,不学公超妖幻方。
这首诗描绘了香雾缭绕、弥漫整个兰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香气与环境的和谐交融。首句“袅袅龙涎百和芳”以“龙涎”这一珍贵香料起笔,暗示香气之浓郁与高雅,同时“百和芳”则强调了香气的复杂与丰富,仿佛汇聚了各种芬芳。次句“须臾轻蔼遍兰堂”,通过“须臾”二字,表现了香气迅速弥漫的空间效果,而“轻蔼”则形象地描绘了香气轻柔、飘渺的特质。
接着,“捧炉仙子云鬟湿”一句,将画面中的主体人物——“捧炉仙子”引入,她手持香炉,其发丝因香气的浸润而显得湿润,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赋予了人物以神秘与优雅的形象。最后,“不学公超妖幻方”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捧炉仙子”所散发香气真实、自然的赞美,与某些可能过于夸张或虚幻的香料制作方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中香气的纯粹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香气的细腻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高雅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少君早有箕山志,昔者闻之西涧公。
倾盖无堪赠程子,式闾犹记吊林宗。
老夫久已植其杖,此士孰能招以弓。
耄矣心知难再面,乱山千叠暮云浓。
载贽来相觅,挑灯读失惊。
尊公王逸少,外祖郑康成。
子壮堪传嫡,吾衰浪得名。
江湖有公论,不必问钟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