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贽来相觅,挑灯读失惊。
尊公王逸少,外祖郑康成。
子壮堪传嫡,吾衰浪得名。
江湖有公论,不必问钟嵘。
载贽来相觅,挑灯读失惊。
尊公王逸少,外祖郑康成。
子壮堪传嫡,吾衰浪得名。
江湖有公论,不必问钟嵘。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题目为《题金华王山甫吟稿》。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王山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学问与文章的高度评价。
"载贽来相觅,挑灯读失惊。" 这两句表明刘克庄在阅读王山甫的文章时,感到十分惊喜和赞赏。"载贽"指的是盛大的才华或学问,而"挑灯"则形象地描绘了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尊公王逸少,外祖郑康成。" 作者提及王山甫的家族背景,其中尊公和外祖分别是指他的父亲与母亲之辈的人物,表明王山甫出身于饱学之家。
"子壮堪传嫡,吾衰浪得名。" 这两句则透露了作者对自己年老体弱,但仍能闻名的感慨,同时也赞扬王山甫年轻有为,能够承袭先人的事业。
最后两句"江湖有公论,不必问钟嵘。" 表示在文学界已经有了公正的评价,无需再询问钟嵘(唐代文学评论家)般的标准,因为王山甫的文名已经是众所周知。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刘克庄对王山甫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也反映出作者自己对于晚年得以闻名的感慨,以及对友人家族文化背景的尊重。
惨惨枯梢,初疑似、真酥点滴。
见深红蒂萼,方认早梅消息。
粉艳牵连春意动,冰姿照映霜华白。
伴苍松、修竹似幽人,相寻觅。香远近,枝南北。
幽涧畔,疏篱侧。便佣儿贩妇,也知怜惜。
渭水渔翁方入社,西湖处士成陈迹。
爱平生、炯炯岁寒心,无今昔。
墙下松筠,并手种、花窠尽著。
试屈指、一年前事,恍然如昨。
繁杏新荷春夏景,疏梅细菊秋冬约。
渭川翁、随分小生涯,些官爵。分物我,争强弱。
都作梦,谁先觉。好一条平路,是人迷却。
斑鬓已灰心里事,瘦藤谩挂瓢中药。
愿当今、四海九州人,同欢乐。
骚人故悲秋,九辨播三楚。
宋公旧题壁,文采照潭府。
千载得君侯,遥遥接华绪。
还当初秋天,又进湖湘橹。
当家多胜事,此役可兼取。
江山日日新,似若相劳苦。
木脱献群峰,云生失前浦。
况持别乘权,光华动徒旅。
元戎下分庭,百吏群趋庑。
后车载仁风,习习被南土。
预知潢池盗,无复惊桴鼓。
政当劝卖剑,不必禁挟弩。
岭头镜面平,论赏骈圭组。
临分一杯酒,不为离愁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