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奔涛去。剩此閒、萦回几曲,白沙清渚。
王浚楼船今谁是,佳节偏夸竞渡。
望直北、烽烟高处。
压阵寒云飞霹雳,杂呼声、动地催笳鼓。
我亦欲,起宵舞。书生历尽崎岖路。
恨终童、长缨未系,四方残虏。
恩怨喁喁相尔汝,羞作筝琶细语。
想泪滴、更无乾土。
洪范遗编分明在,问询谋、龟筮皆从否。
三尺剑,为君举。
不尽奔涛去。剩此閒、萦回几曲,白沙清渚。
王浚楼船今谁是,佳节偏夸竞渡。
望直北、烽烟高处。
压阵寒云飞霹雳,杂呼声、动地催笳鼓。
我亦欲,起宵舞。书生历尽崎岖路。
恨终童、长缨未系,四方残虏。
恩怨喁喁相尔汝,羞作筝琶细语。
想泪滴、更无乾土。
洪范遗编分明在,问询谋、龟筮皆从否。
三尺剑,为君举。
这首词以奔腾不息的江水象征战事的激荡与壮志未酬,通过描绘昔日王浚楼船的盛况和今日节日竞渡的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和对和平的向往。"压阵寒云飞霹雳,杂呼声、动地催笳鼓"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音响效果,展现了战场的紧张与激烈。
上片以江水和竞渡为引,转入对历史的反思,"王浚楼船今谁是"暗示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同时也暗指现实中的军事力量对比。"我亦欲,起宵舞"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激昂和渴望有所作为。
下片转向个人的感慨,"书生历尽崎岖路"揭示了词人作为知识分子的艰难历程,"恨终童、长缨未系,四方残虏"表达了未能平定战乱的遗憾。接下来的"恩怨喁喁相尔汝,羞作筝琶细语",则寓言般地批评了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小人,而"想泪滴、更无乾土"则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悲愤。
结尾处,词人引用《洪范》典故,表明自己坚守正道的决心,"问询谋、龟筮皆从否"表达对决策的质疑,最后以"三尺剑,为君举"的决心,表达了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
整体来看,汪东在这首词中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抱负的抒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色彩。
老夫惯与松传神,夹山倚涧将逼真。
青云轧天见高盖,苍鳞裹烟呈古身。
我亦不知松在纸,松亦不知吾戏耳。
吹灯照影蛟起舞,直欲排空掉长尾。
待松千丈岁须干,老夫何寿与作缘。
不如笔栽墨培出,一笑何问人间大小年。
昔从天上拜彤庭,一别官河几度冰。
岂有文章供史馆,漫将袍笏对山灵。
数株松菊犹三径,两棹风烟又八溟。
欲写渔翁寄庐阜,眼中谁解辨丹青。
野客本冲素,瑶琴何静渊。
层轩久绝俗士迹,绿绮自上朱丝弦。
初弹徵调声古淡,泽国苇寒鸣旅雁。
再弹宫音如逆泉,冰盘乱走珠玑圆。
斯须改调羽仍角,洒洒明珠相续落。
秋冷潇湘见断云,春和鸾凤鸣阿阁。
吾闻伯牙昔善琴,后来不复传遗音。
如何到处听者少,悠悠山水空高深。
银筝锦瑟人同喜,流荡娃淫悦俗耳。
卫国谁知击磬心,齐门孰识吹竽耻。
三尺焦桐只独怡,希声大雅世岂知。
但令妙解徽弦趣,不必黄金铸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