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曾伴董娇娆,长把春山笑倩描。
今日梁园空见画,鸟啼花落鬓萧萧。
昔年曾伴董娇娆,长把春山笑倩描。
今日梁园空见画,鸟啼花落鬓萧萧。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昌祺所作的《栀子画眉图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通过回忆与董娇娆共度的美好时光,描绘了昔日欢愉的画面。"昔年曾伴董娇娆"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与佳人相伴的深情,"长把春山笑倩描"则生动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两人的亲密无间,仿佛能看到她对着栀子花梳妆打扮,笑容如春山般明媚。
然而,时过境迁,今日梁园已不再有昔日的繁华,只剩下画中的春景和诗人眼前的鸟啼花落。"空见画"三字透露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鸟啼花落鬓萧萧"则以自然景象映衬诗人内心的苍老与孤独,尤其是那"鬓萧萧",直接揭示了岁月无情,青春不再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画为引,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西郊青冥色,在此长林端。
主人未梳头,先报竹平安。
风吹雨裛时,客来但遥观。
独行篱落中,细斩恶竹还。
今年惊蛰早,笋萌破春寒。
烹煎杂羹臛,馈饷周贫难。
我来吟空庭,高兴不可干。
横空一缟鹤,识此清癯颜。
此君本萧萧,与世无相关。
两袖清泠风,相对亦可叹。
晨风鴥北林,好音时一交。
听之忽不乐,庭柯已秋凋。
搔首望蓟邱,策马欲登高。
终风捲虫沙,万里曀璇霄。
沈叹自骚屑,斗酒蠲烦劳。
酒半生清悲,焚我肠胃焦。
遥遥知此心,独有五柳陶。
浮名弃之去,千载同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