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百尺跨嶙峋,照眼风光自吐吞。
閒数炊烟分聚落,坐收奇观入壶尊。
冈峦绕户云生袂,铙柝无声月在轩。
更有何人佩黄犊,耕锄已遍落霞村。
华亭百尺跨嶙峋,照眼风光自吐吞。
閒数炊烟分聚落,坐收奇观入壶尊。
冈峦绕户云生袂,铙柝无声月在轩。
更有何人佩黄犊,耕锄已遍落霞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山居图景。首句"华亭百尺跨嶙峋",形象地写出亭子建在险峻山石之上的高耸姿态。"照眼风光自吐吞",则强调了亭子视野开阔,山水景色变化万千,仿佛被自然之力所吸引和包容。
"閒数炊烟分聚落",通过炊烟缭绕,展现了村庄的宁静生活气息,诗人悠闲地数着炊烟,仿佛在品味人间烟火。"坐收奇观入壶尊",则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在此处欣赏美景,如同将壮丽景色收入壶中,留存在心中。
"冈峦绕户云生袂,铙柝无声月在轩",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山峦环抱,云雾缭绕,夜晚的静谧中只有月光洒在轩窗上,没有战鼓声息,显得格外安宁。
最后一句"更有何人佩黄犊,耕锄已遍落霞村",以疑问的方式,想象着有人牵着黄牛耕田,夕阳映照下的村庄更显祥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西山区的秀美风光和宁静生活,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和谐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