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狩挛舆事巳空,当年神鼎奠于公。
青山久抱孤忠冷,赤社谁论再造功。
春至铜驼生蔓草,夜深石虎啸溪风。
?陵遥望无穷思,尽在栖霞夕照中。
北狩挛舆事巳空,当年神鼎奠于公。
青山久抱孤忠冷,赤社谁论再造功。
春至铜驼生蔓草,夜深石虎啸溪风。
?陵遥望无穷思,尽在栖霞夕照中。
这首诗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的《谒于少保墓》。诗中通过对于少保墓的拜谒,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感慨。
首联“北狩挛舆事巳空,当年神鼎奠于公”描绘了历史上的北狩事件,即皇帝被迫北迁,而于少保在此关键时刻为国尽忠,其事迹已成过往云烟。神鼎象征国家的尊严与权力,于少保以身许国,将神鼎安放于他处,展现了其忠诚与牺牲精神。
颔联“青山久抱孤忠冷,赤社谁论再造功”进一步赞颂于少保的孤高忠诚。青山见证了他不畏艰难险阻的忠诚,而赤社(指国家)却难以评价他的再造之功,暗示了历史对英雄的遗忘或低估。
颈联“春至铜驼生蔓草,夜深石虎啸溪风”运用了典故和自然景象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春日里铜驼(古代铜制的马头,常用于装饰)被蔓草覆盖,象征着繁华不再;夜晚时分,石虎(可能是墓碑上雕刻的石兽)在溪风中发出啸声,寓意着历史人物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仍在回响。
尾联“?陵遥望无穷思,尽在栖霞夕照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无限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寄托于遥远的陵墓与夕阳下的栖霞山景之中。通过夕阳的余晖,诗人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使得情感更加深沉而富有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缅怀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