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十丈枕平川,浪涌珠光日倒悬。
客泛星槎疑入汉,僧耽水观不知年。
晓霜枫叶明村市,暮雨芦花失钓船。
浣尽尘缨心境寂,钟声忽逗半江烟。
浮屠十丈枕平川,浪涌珠光日倒悬。
客泛星槎疑入汉,僧耽水观不知年。
晓霜枫叶明村市,暮雨芦花失钓船。
浣尽尘缨心境寂,钟声忽逗半江烟。
这首明代冯行可的《泛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宁静的江南水乡画卷。首句“浮屠十丈枕平川”,以“浮屠”(佛塔)为视觉中心,置于广阔的平川之上,既显出佛塔的高大庄严,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浪涌珠光日倒悬”,通过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太阳倒映的珠光相互辉映,展现出水面上的动态美和光影变幻,使画面更加生动。
“客泛星槎疑入汉,僧耽水观不知年”,这两句将视角转向了不同的人物活动:一位客人乘着小舟,仿佛在银河中航行,充满了浪漫与神秘;而僧人则沉浸在水边的观照中,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表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这种对比,既体现了人间的繁华与静谧,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后半部分“晓霜枫叶明村市,暮雨芦花失钓船”,描绘了晨昏交替时分的景象,早晨霜降枫叶红艳,照亮了乡村集市,傍晚细雨蒙蒙,芦花随风摇曳,渔船隐没于烟雨之中,展现了自然界的细腻变化和季节更替的美感。
最后,“浣尽尘缨心境寂,钟声忽逗半江烟”,表达了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洗涤,心灵得以净化,达到了内心的平静。钟声悠扬,打破了江面的寂静,也唤醒了读者对内心深处的反思与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云山高耸碧嵯峨,悬崖老树珊瑚柯。
芙蓉万叠霭晴雾,石梁几处横清波。
危峰绝巘挂飞瀑,苍松紫蔓交烟萝。
此图此景漫摩挲,笔端造化谁能过。
琼楼低瞰溪山曲,绣户雕甍映朝旭。
美人胜赏杏花天,醉倚阑干貌如玉。
锦衣公子朝天客,红缨紫鞚黄金勒。
退直归来兴自赊,宝马?嘶绿杨陌。
陌上苔封辙迹稀,芝草涵春山蕨肥。
几家茅屋清嶂里,紫门不水桃花飞。
烟村远见行人小,空翠冥濛应可扫。
晚风南浦断渔歌,落日西林度归鸟。
我家佳近三茅峰,瑶台仙馆云路通。
兴来浪迹事登眺,白云野鹤随行踪。
别后梦魂每相忆,烟树茫茫渺无迹。
今朝客邸偶披图,感慨题诗增叹息。
昼桥村坞路萦纡,乔木琳宫宛如昔。
《小景为柏景常赋》【明·曹义】云山高耸碧嵯峨,悬崖老树珊瑚柯。芙蓉万叠霭晴雾,石梁几处横清波。危峰绝巘挂飞瀑,苍松紫蔓交烟萝。此图此景漫摩挲,笔端造化谁能过。琼楼低瞰溪山曲,绣户雕甍映朝旭。美人胜赏杏花天,醉倚阑干貌如玉。锦衣公子朝天客,红缨紫鞚黄金勒。退直归来兴自赊,宝马?嘶绿杨陌。陌上苔封辙迹稀,芝草涵春山蕨肥。几家茅屋清嶂里,紫门不水桃花飞。烟村远见行人小,空翠冥濛应可扫。晚风南浦断渔歌,落日西林度归鸟。我家佳近三茅峰,瑶台仙馆云路通。兴来浪迹事登眺,白云野鹤随行踪。别后梦魂每相忆,烟树茫茫渺无迹。今朝客邸偶披图,感慨题诗增叹息。昼桥村坞路萦纡,乔木琳宫宛如昔。
https://shici.929r.com/shici/QIvwU2YL.html
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迷离,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念从前、一点春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