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变黄为绿,麦抽芽作秧。
春光渐可望,农事已相将。
莫以就瞻切,宁无耕作妨。
尊亲众情一,益为廑如伤。
柳变黄为绿,麦抽芽作秧。
春光渐可望,农事已相将。
莫以就瞻切,宁无耕作妨。
尊亲众情一,益为廑如伤。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农事活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首句“柳变黄为绿”,生动地展现了柳树从冬日的枯黄逐渐转为生机勃勃的绿色,象征着大自然的复苏与希望。接着,“麦抽芽作秧”描绘了小麦在春雨的滋润下,嫩芽破土而出,预示着丰收的前景。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巧妙地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
“春光渐可望,农事已相将”进一步点明了春天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美景,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人们的农事活动,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播种,迎接新的收获季节。这种对农事的重视,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高度关注和尊重。
“莫以就瞻切,宁无耕作妨”则表达了诗人对农事活动的深刻理解,提醒人们在追求眼前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农事的实际情况,不能过于急躁或忽视了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体现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体恤之情。
最后,“尊亲众情一,益为廑如伤”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思考,强调了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要顾及家庭成员的感受,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以人为本、兼顾家庭与社会的情感表达,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爱”与“和谐”的价值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和农事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社会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红尘笑罢宴红云,二百余载荔子繁。
十国祇知汉花坞,晚唐谁忆咸通园。
咸通岭南郑节度,风流曾见诗人言。
曹松陪游老文笔,丹砂湿湿霞轩轩。
前此英词接扶荔,曲江一赋传开元。
荔香曲破妃子去,贡骑不复驰中原。
后此年年荔支熟,那堪屈指巢与温。
桑田有改荔林在,隐岩得地皆唐恩。
茉莉不强牡丹胜,昌华废苑成荒村。
方今承平岭海盛,夷賨十倍唐昆仑。
贡献屏绝尤物贱,百蛮共仰朝廷尊。
节使公余但缓带,荔湾一任开园垣。
士民竞赴半塘社,家家画舫倾芳樽。
燕脂林外立白鹄,芙蓉塘底飞文鸳。
所惜游谈但南汉,何曾买夏唐园论。
刘家暂窃枝与叶,岂知本是仙李根。
曹诗岿然见文苑,古园不泯因诗存。
喜从新构得陈迹,社诗千首题园门。
诗人精魄自千古,一亭便可乾与坤。
更向梦徵追老杜,试擘重碧轻红痕。
《唐荔园》【清·阮元】红尘笑罢宴红云,二百余载荔子繁。十国祇知汉花坞,晚唐谁忆咸通园。咸通岭南郑节度,风流曾见诗人言。曹松陪游老文笔,丹砂湿湿霞轩轩。前此英词接扶荔,曲江一赋传开元。荔香曲破妃子去,贡骑不复驰中原。后此年年荔支熟,那堪屈指巢与温。桑田有改荔林在,隐岩得地皆唐恩。茉莉不强牡丹胜,昌华废苑成荒村。方今承平岭海盛,夷賨十倍唐昆仑。贡献屏绝尤物贱,百蛮共仰朝廷尊。节使公余但缓带,荔湾一任开园垣。士民竞赴半塘社,家家画舫倾芳樽。燕脂林外立白鹄,芙蓉塘底飞文鸳。所惜游谈但南汉,何曾买夏唐园论。刘家暂窃枝与叶,岂知本是仙李根。曹诗岿然见文苑,古园不泯因诗存。喜从新构得陈迹,社诗千首题园门。诗人精魄自千古,一亭便可乾与坤。更向梦徵追老杜,试擘重碧轻红痕。
https://shici.929r.com/shici/BUdmXSC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