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唐荔园》
《唐荔园》全文
清 / 阮元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红尘笑罢宴红云,二百余载荔子繁。

十国祇知汉花坞,晚唐谁忆咸通园。

咸通岭南郑节度,风流曾见诗人言。

曹松陪游老文笔,丹砂湿湿霞轩轩。

前此英词接扶荔,曲江一赋传开元。

荔香曲破妃子去,贡骑不复驰中原。

后此年年荔支熟,那堪屈指巢与温。

桑田有改荔林在,隐岩得地皆唐恩。

茉莉不强牡丹胜,昌华废苑成荒村。

方今承平岭海盛,夷賨十倍唐昆仑。

贡献屏绝尤物贱,百蛮共仰朝廷尊。

节使公余但缓带,荔湾一任开园垣。

士民竞赴半塘社,家家画舫倾芳樽。

燕脂林外立白鹄,芙蓉塘底飞文鸳。

所惜游谈但南汉,何曾买夏唐园论。

刘家暂窃枝与叶,岂知本是仙李根。

曹诗岿然见文苑,古园不泯因诗存。

喜从新构得陈迹,社诗千首题园门。

诗人精魄自千古,一亭便可乾与坤。

更向梦徵追老杜,试擘重碧轻红痕。

(0)
鉴赏

这首清代阮元的《唐荔园》描绘了一幅繁华与历史交织的画卷。首联以“红尘笑罢宴红云”起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场景,而“二百余载荔子繁”则点出荔子树的悠久历史和丰饶。颔联通过“十国祇知汉花坞,晚唐谁忆咸通园”追溯了荔园的历史,暗示其曾是唐代名胜。

颈联聚焦于咸通年间岭南郑节度的风流逸事,以及诗人曹松的陪伴,使得荔园与文人墨客的雅韵相连。接着,诗人提及荔枝与唐玄宗的关系,以及荔枝贡品的变迁,暗示了时代的兴衰。

尾联感慨荔园虽历沧桑,但桑田沧海,荔林犹在,得益于唐朝的恩泽。诗人以茉莉与牡丹的对比,寓言荔园的衰落与昌华废苑的荒凉。然而,今日岭南繁荣,荔枝仍是地方特产,贡献于朝廷,显现出国家的尊严。

最后,诗人希望节使在公余之时能放松享受荔园,百姓也热衷于此,画舫载酒,欢庆非凡。然而,诗人感叹这些美景仅限于南汉,未能如唐时般广为流传。他借刘家之事,暗示荔枝的根源深远,而曹诗的留存则见证了荔园的文化价值。

全诗以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描绘,表达了对荔园深厚的文化情感,以及对诗歌力量的赞美,认为一亭一诗足以承载天地间的古今变迁。诗人还借此机会向杜甫致敬,试图在梦中追寻其足迹,留下对荔园的深深印记。

作者介绍
阮元

阮元
朝代:清   号:云台   籍贯:晚号怡性老   生辰:1764~1849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籍贯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
猜你喜欢

次韵曾守立春席上七绝句·其一

泽国春归早,连门竞筑台。

夜来风力峭,疏片半飘梅。

(0)

从刘殿院借书

骨寒宜伴列仙臞,欲喜依刘计未疏。

自昔暗中人易记,到今名下士非虚。

欲从给事论奇字,拟向中郎得异书。

愿借牙签三万轴,为公一一辨蟫鱼。

(0)

三衢多碧轩

平生爱山心不足,寸碧已复明双眸。

暮年得此幽栖地,枕上烟岚万叠秋。

(0)

泊秦淮雪中一绝

不知门外月波寒,但觉樽前酒量宽。

向道东风莫吹去,暂教楚客作花看。

(0)

至宿闻陆昭中病痁

伟干亭亭叹辙鳞,弊裘破帽厌京尘。

一官耻作儿女态,扁舟去卜渔樵邻。

他乡未办饘粥计,何物更能寒热人。

努力扶持饱吃饭,秋风江上正鲈莼。

(0)

道出南浦见萧子庄十首·其十

我在龙潭直下居,西来应不少双鱼。

故人南浦如相忆,为寄平安尺素书。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