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曾几时,君子早勤勖。
盗蹠以寿终,颜冉独窘促。
死生命自天,何用恶与欲。
所期德不朽,立志拔尘俗。
松柏自常青,丛棘一朝绿。
人恶不必扬,我善恐不足。
朝闻而夕死,奕世分荣辱。
百年曾几时,君子早勤勖。
盗蹠以寿终,颜冉独窘促。
死生命自天,何用恶与欲。
所期德不朽,立志拔尘俗。
松柏自常青,丛棘一朝绿。
人恶不必扬,我善恐不足。
朝闻而夕死,奕世分荣辱。
这首清代诗人吴让恒的《书座右》是一首寓言式的劝诫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首句“百年曾几时”强调生命的短暂,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接着,“君子早勤勖”鼓励人们像君子一样勤奋努力,不断提升自我。
诗中提到盗蹠虽长寿,但品德败坏;颜冉则生活困顿,却坚守正道,暗示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寿命长短不由人,关键在于个人品行,不应被贪欲所驱使。“所期德不朽,立志拔尘俗”表达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希望超越世俗,留下永恒的美德。
“松柏自常青,丛棘一朝绿”运用自然景象比喻,说明高尚品德如松柏般长久,而邪恶如丛棘,即使一时兴起也可能转瞬即逝。接下来的诗句告诫我们,对于他人的恶意无需过分张扬,而对自己的善行则应时刻警惕,以免不足。
最后两句“朝闻而夕死,奕世分荣辱”呼应开头,强调及时学习和修身的重要性,即使生命短暂,只要能在有生之年领悟并实践美德,就能为后世子孙带来荣耀或耻辱。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